道家长生之术,除行气、服饵等法之外,还有种种生活起居调摄之法。 四时调养法 所谓“四时”,就是一年四季。古人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人的本身就是一个小小的天地。为此,《灵枢.本神篇》早就指出:“故智者之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邪僻不至,长生久视”。 一、春季将息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天是万物欣欣向荣,推陈出新的季节。为了顺应天地自然,养生家应当夜睡早起,起身后可在庭园里散散步,活动活动肢体。此时,在精神行为上要爱惜生命,对人家要多说鼓励话,不要动辄训人罚人。这些都是适应春气的,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将会损伤肝气;到了夏天,还会发生“寒变”的毛病。 丘处机是元朝全真道龙门道派的创始人,他在《摄生消息论》一书中指出:“春日融和,当眺园林亭阁,虚敞之处,用摅滞怀,以畅生气,不可兀坐,以生他郁。饭酒不可过多,人家自造米面团饼,多伤脾胃,最难消化。”又说:“(春日)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绵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肌表),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以暴去。”以上这些,都是春天养生所必须注意的。 二、夏季将息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天是阴阳两气相交,万物荣华充实,繁茂秀丽的季节。为了顺应天地自然,养生家应当夜睡早起,不要为白天时间的增长而感到困扰,且应保持肌腠皮肤的通畅。此时,在精神行为上不要轻易动怒。这些都是适应夏季的,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将会损伤心气;到了秋天,还会发生“?疟”的毛病。 对于夏天的,丘处机《摄生消息论》认为: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纳凉,以防贼风中人。饮食宜温软,不令太饱,常常进之。渴宜饮粟米,温饮豆蔻热水。生冷肥腻,尤宜减之。若需要食瓜果之类,宜虚实少为进之。说明即使夏天,饮食也宜防止过份的生冷肥腻,以免伤脾胃,同时饮些豆蔻热茶,以防暑降温。在乘凉方面,如果是年老体弱的,尤应注意不要贪凉而睡在穿风的走廊过道,以及露天空旷等处,以防着凉后弄出其他疾病。此外另有一法,就是时时想着“冰雪在心”,用自身的意念来克服外界的炎热,这样就心静自然凉了。 三、秋季将息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天是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大地处在收容平定状态的季节。为了顺应天地自然,养生家应当早睡早起,和鸡的睡起时间一样。此时,在精神行为上要使神志安宁,收敛神气,使肺气清降,避免秋天肃杀之气的侵害。这些都是适应秋气的养收之道,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将会损伤肺气;到了冬天,还会发生“蠶泄”的毛病。 关于秋天的养收之道,丘处机《摄生消息论》提醒:“但春秋之际,故(旧)疾发动之时,切须安养”;又说:“又当清晨睡觉(醒来),闭目叩齿二十一下,咽津,以两手搓热熨眼数次。多于秋三月行此,极能明目”。这些,都可供作养生家秋季将息的参考。 四、冬季将息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冬天是水冰地坼,天地万物处在闭藏状态的季节。为了顺应天地自然,养生家应当早睡晚起,避寒保暖,但又不要过份暖和而使皮肤出汗,藉以保护阳气。此时,在精神行为上要神气内守,使志若伏若匿。这些都是适应冬气的养藏之道,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将会损伤肾气;到了春天,还会发生“痿厥”的毛病。 有关冬季的养藏之道,丘处机的看法是,天冷应当避寒就暖,但也要适可而止,能不烤火就不要烤火,否则热气逼进体内,反而不妙。为此,如能做到:“宜居处密室,温暖衣衾,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不可冒触风寒。”就可以了。如系老年人,大冷天不要一早出门,以避霜寒的侵犯。如有条件,早起饮一小杯醇酒活血祛寒,晚上吃点消痰凉膈的药,不使热气上冲,那就更加理想。 情绪调养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圣人治身之法说:“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纵)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说明圣人治身,首先重精神上的恬淡虚无,清静无为。此外并从反面指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可见情绪波动,对于养生家来说,是最为犯忌的。 从道家养生角度看,情绪调养,方法虽多,然都强调清静无为,少私寡欲。 清静无为,是老子在《道德经》中一再强调的养生主张。认为:“为无为,则无不治。”为了宏扬这一养生思想,他还提出:“致虚极,守静笃。”同时,他并在理论上阐述道:“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从而为道家以静制躁的养生观,提出了早期的理论依据。 接过老子的衣钵,在对清静无为的阐述上,庄子可谓一面大旗。《庄子.在宥篇》曾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广成子面南高卧,黄帝顺着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问道:怎样治身才能长生呢?广成子听黄帝这样一问,很快起身对黄帝道:你这个问题问得好。来,我把长生的要诀告诉你,那就是:至道之精,窈窈冥冥(深藏莫测);至道之极,昏昏默默(听不到看不到)。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形体自然健康),必静必清,无摇女(汝,下同)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内心活动),闭女外(感官、言行),多知(智)为败。据说,广成子当时已达1200多岁的高龄,而形体不衰。广成子是否果有其人,并且真的活了这样的高寿,我们且不去管他,但从《庄子》所述的故事来看,可见庄子对于“必静必清”的养生长寿法,是抱有极大兴趣的。否则,他就不会耗费笔墨作如此生动的阐述了。 但欲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必须少私寡欲。老子曾说:“见(现)素抱朴,少私寡欲。”字面解释是,为人应当素纯不杂,淳朴无邪,减少私心,禁降嗜欲。同时指出:“罪莫大于可欲,……咎莫大于欲得。”原因是:“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伤),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唐朝大医家孙思邈也认为:“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接着,他还在《千金方》中引彭祖的话说:“口目乱心,圣人所以闭之;名利败身,圣人所以去之”。 饮食调养法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饮食。饮食如果调养得法,可以促进年寿,反之则足以伤生害命,所以养生家们历来对于饮食调养,都寄予十分的重视,而道家养生长寿之术,更是如此。 饮食的调养,主要在于饮食清淡而有所节制。对此,孙思邈指出:鲜美的菜肴务令减少。平时饮食,当按时以进,并且以节俭为主,如果贪多务得,那就势必影响消化而产生疾病,尤其是老年人更应该注意。饮食不节的危害在于:“饮食过多则聚积,渴饮过多则成痰”。 此外,老年人平时适当地进服一些乳、蜜之类易于消化吸收的营养品,也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孙思邈说:“惟乳酪、酥蜜常宜温而食之,此大利益老年。”注意点为“渐渐食之”,不要一下子吃得太多了,否则“卒多食之,亦令人腹胀泄痢”,这是不能不注意的。 至于进食以后,还可徐行摩腹,以帮助饮食的消化吸收。这些,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也自有他的说法:“平旦点心饭讫,即自以热手摩腹,出门庭行五、六十步,消息之。中食后,还以热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缓缓行,勿令气急,行讫,还床偃卧,四展手足勿睡,顷之气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