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寰志略》的深远意义,是其对西方政治制度优点的正视和学习。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1848年,也就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出版那一年,一个名叫徐继畬的政府官员刻印的《瀛寰志略》,如在大清国死寂的政界和思想文化界投下了一块巨石,在激起层层波澜的同时,也击碎了中国人几千年来亘古不变的世界观。 重新认识中国 徐继畬(1795—1873年),字健男,号松龛,山西五台县人氏,出身官宦家庭,经科举考试而入仕。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时,徐继畬受命督兵海防前线的福建漳州,发誓“以此土为安危,以此城为存亡”。面对英国人的坚船利炮,徐继畬悲愤地写道:“二百年全盛之国威,乃为七万里外之逆夷所困,至使文武将帅接踵死绥,而曾不能挫逆夷之毫末。”他意识到中国不能再抱守“天朝上国”的心态了,只有打开眼界,了解夷情才是当务之急。
天朝上国之谜:天朝20个附属国如今何在
1842年,道光皇帝任命徐继畬为福建巡抚,在战争的刺激与皇帝的鼓励下,徐继畬多方搜集材料,广泛接触外国传教士和外交官。“每晤泰西人,辄按册子考证之。于域外诸国地形时势,稍稍得其涯略,乃依图立说,采诸书之可信者,衍之为篇。久之,积成卷帙。每得一书,或有新闻,辄窜改增补,稿凡数十易,……公事之余,惟以此事为消遣,未尝一日辍也。”
天朝上国之谜:天朝20个附属国如今何在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历经五个寒暑,54岁的徐继畬终于将其对西方世界的研究心血《瀛寰志略》一书完成,全书共十卷,15万字左右,配图42幅。《瀛寰志略》以图为纲叙述,首以“地球平圆全图”为引介绍东西半球的概况,然后展示“皇清一统舆地全图”,从世界地理的角度明确指出中国在亚细亚之东南,虽然从面积来看,中国是亚细亚之中最大一国,但却仅是世界版图中的一国。这就打破了传统朝贡体制下“天朝上国”的思想束缚,从客观上纠正了国人对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种种错误认知,显示了观念上的巨大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