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医与是一家? 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许多气功的内容论述。据查证:《内经》记载有关导引的论述就有十四处,治疗的病症多达十几种。其中有痞症、痹症、厥症、热病、伤筋等。《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恬淡虚无”等来修心养性。 东汉末年的两位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华佗对气功有卓越的贡献。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导引吐纳能流畅气血、通利九窍,有防治疾病的作用。华佗则在《淮南子》六种动物动作基础上整理出“五禽戏”,对后世的动功影响很大。 魏晋时期,嵇康承老庄之学,著有《论》与《答难养生论》,论述养生服食之事,将呼吸导引视为延年益寿的措施之一。晋人张湛著《养生要集》,所引气功专著六部,十数家,乃东晋以前气功养生法的集锦之作。 晋代医学家葛洪也提倡神仙导引,所著《抱朴子》重视金丹大药,导引行气方面论述亦很多,对练功的姿势,作用及胎息闭气法有详论。 南北朝时陶弘景辑录了六朝以前的养生经验而成《养性延命录》,其中有不少古代气功的方法与理论,并创“六字诀”。 隋唐时期的三大古典医籍《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都有古代气功的内容。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不仅是我国第一部病因证候学著作,又是我国第一部气功医学著作,书中载列了证候1720条,叙述了各种疾病的原因、病理、证候等,而却不载方药,多附有气功导引法治之。说明了古代医家非常重视气功疗法。《备急千金要方》是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所作,该书有许多养生、导引的论述,如《养性》一卷,同时在《摄养枕中方》中有导引、行气两节也是讲气功的,并对六字诀的运用有所发展。另一著名医家王焘在《外台秘要》中,常于处方之前先列导引吐纳的锻炼方法。书中补充《诸病源候论》大量药方,并补充了导引锻炼方面的内容。 宋朝医学臣著《圣济总录》是一部既有医理又有实践的好书,是宋朝官方组织名医共同著成,其中汇集了北宋以前的导引服气之法,共六十门。 金元四大家的著作中也不乏气功治病的记载。如刘河间所著的《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有用六字诀治病的内容。张子和所著《儒门事亲》中有以导引发汗的内容:“……导引、按摩、凡解表者,皆汗法也。”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有做静功以治脾病的方法,说“当病之时,宜安心静坐,以养其气”。然后配合中药治疗。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说:“气滞痿厥,寒热者,治以导引。”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十分重视通任督二脉,他认为练道家功内丹术可以达此目的,并能长寿。他的《奇经八脉考》被当时喻为练功家和医家的“入室指南”。 此外还有杨继洲、王肯堂、龚居中,曹元白、张景岳、李中梓、陈梦雷、叶天士、吴鞠通等著名医家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有以气功治病的内容。沈嘉澍对气功评价很高,他在《养病庸言》中说“导引之功,百信于医药,不可不知,不可不上紧学。” 还可以举出许多医家对气功有研究的例子,说明书他们将气功与中医融为一体而造福人类,进而说明气功自古以来就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多种疗法中的一种重要疗法,又是养生、防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什么古代名医疗效甚好?这可能与这些名医本身练气功有关。他们在给病人冶病时采用导引、按跷、发气治疗与药物治疗相配合,这样疗效比单纯药物治疗好。尽管有的医生没有专用气功来治病,但由于他们长期练功,本身有气场,病人在他们的“气场”中候诊和诊病时就产生部分气功治疗效果,再稍用小药就可病愈了。如果同样的病人,同样的病情,但医生没有“气场”,再用同样的药方也可能疗效就不明显。因此我们学习时就更有必要强调气功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条,以便使更多的中医大夫更好地继承气功这一宝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