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周易网!
中国周易网图
爱情桃花运势预测,八字运程测算、宝宝起名改名、号码吉凶,姓名打分
在线免费算命
免费取名改名
八字精算(推荐)  在线起名(大师起名)  八字合婚(囍)  姓名测分  号码测算  免费起名(新)
人气最旺易学联盟
当前位置: 气功功法

道教中的各种气功功法

来源:中国周易网
道教中的各种气功功法 道教继承传统诸家气功功法,予以发展丰富,开辟了多种多样的气功入静法门。道教文献中所见的气功方法,多达百数十种,既有静功,又有动功、动静功,而以
道教中的各种

  道教继承传统诸家,予以发展丰富,开辟了多种多样的气功入静法门。道教文献中所见的气功方法,多达百数十种,既有静功,又有动功、动静功,而以静功为主。道教气功静功入静法,大略可分为炼神、炼气、存思、守窍、内丹五大类。
  一、炼神类。
  此类方法源出老庄,从调心入手,以空虚心念、令契合于虚无之道为修习之要,有守道、守神、守一、心斋、定观、澄心、观心、坐忘、炼神还虚、炼神合道等名目。
  大概出于魏晋意的《西升经》,承老庄之说,贵养神而赋养形,阐述了以清静自心、收心离境、冥思绝虚为要的“养神”、“守一”、“思道”、“守神”之道。该经《身心章》云:“常以虚为身,亦以无为心,此两者同谓之无身之身,无心之心,可谓守神”。“守神”原出《庄子·刻意》、《斋戒箓》等道书中还以《庄子》中的“心斋”为道教徒所修的斋法之一。“心斋”以除嗜欲、绝思虑为要,符箓道派把这种作为祈神、斋醮之前的必要准备工作。
  炼神一类功夫,本与佛教止观多所相通。南北朝以来,道教在源于老庄的守道、守神说的基础上,吸收佛教天台止观及禅宗禅法,形成一类佛、道融合的炼神之道。《洞玄灵宝定观经》所说“定观”,实即佛教“止观”的改头换面,泠虚子注云:“定者心定也,如地不动;观者慧观也,如天常照。定体无念,慧照无边,定慧等修,故名定观。”修习方法,以静坐冥思为要,若觉念起,即时用内观觉照之法遣除,“唯灭动心,不灭照心”,“不依一法而心常住”。摄念持心,须掌握法度,勿令太急而致报狂颠,心达寂定时,又须放任,宽急得所,方能渐入静亦定、动亦定,“处喧无恶,涉事无恼”的“真定”,帽定而生智慧。唐代名道士司马承祯的《坐忘论》所述“坐忘”之道,本出《庄子》,修习以“收心离境,住无所有,不着一物”为要,以达“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乎宇宙,与道冥一,万虑皆遣”的静定之境为成就。入门分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七步,调心防断、任、放、纵四种偏执,既不可住有,又不可住空,“但心不着物,又得不动,此为真正定基”。这类“坐忘”法,可谓佛教止观与老庄坐忘之道融合的产物。被全真道奉为重要经典的《清静经》,则以“澄心遣欲”为宗,以内观“心无其心”、外观“形无其形”、远观“物无其物”为遣欲的诀要,以达“寂无所寂”的“重玄”境界为究竟,佛教止观的气味更浓。
  大盖唐代所出的《三论元旨》,依“重玄”哲学,分炼神入定的了阶次为“摄心归一”(安定)、“灰心忘一”(灭定)、“悟心真一”(泰定)三阶。初以一念摄万念,“内静观心,澄彼纷葩,归乎寂泊”,若心念浮燥难收,用“放心远观”之法,纵心远观四方无极世界,至无可观处,然后摄归,从头至足,观身体虚假无常。又可心依气息而观,或“怡神而已,精照一源”,由此达寂定不动。次“忘心遣观”,连寂定的心念也泯灭,使形同槁木,心若死灰,境智双忘,谓之“灰心忘一”。次由忘一而达真一,心与道合,因忘而明,因明而达,“悟心真一”,达《庄子》所云“宇泰定则发天光”的最高境界。《坐忘论》等还把修习者心身随功夫渐进而生的效应,总结为“五时七候”,五时,指心由动多静少、静少动多、动静相半、静多动少,渐次达一向纯静,有事无事,触亦不动的“真定”。由此升入七候,身体渐生变化,由宿疾皆消、身轻心畅,进而返老还童、心悦神安,乃至“延寿千岁”,成为仙人、神人、至人。
  宋代以来,道教炼神之道进一步与禅宗之禅融合,提倡明心见性,被称为内丹中的“上品丹法”、“最上一乘顿法”。
  二、炼气类。
  此类方法源出先秦的吐纳食气、行气,以调制呼吸为主,有行气、闭气、胎息、吐纳、服气、食气等名目。修习大体分闭息、多入少出、服咽内元气、服食外气等法。

  闭息,在《抱朴子·释滞》称“行炁”,法为从鼻中吸气,然后闭而不呼,逐渐延长闭息时间,于闭息时默数数,从一数至一百二十,渐增至千。不可闭抑时,从口中微微吐气出。气之出入,皆须深细绵密,“不欲令己耳闻其出入之声,党龄充入多出少,以鸿毛著口鼻之上,吐炁而鸿毛不动为侯也。”《养性延命录》亦述此法,谓行气须于夜半子时至午时天地之炁生时行之,强调“欲学行炁,皆当以渐”,不可勉强闭噎口鼻,急于求成,而致疮疖等疾。这种行气法练起来易生弊端,故隋唐以来颇有人反对,如《王说山人服气新诀》说:“大都不得闭气,若闭气则疾生。”《胎息精微论》等亦反对强行闭气。
  多少入出的服气法,以调息令多入少出为要。如《太清调气经》云:“鼻长引气,口满即咽,然后一吐,须少,每引须多。”《上清司命茅真君修行指迷诀》方法为入五吐一。《太清五老口传服气法》为息入后闭停少时,呼时三分气中出二分,留一分,亦住少时,又有“三五七九气法”等,皆属此类。
  存服外气,为存思与服气的结合,有服五芽、六气、雾、三气、紫气等多种方法。五芽,指五方所生的五色气,道教认为外五气与内五脏五气相应,面向五方,存服五气,有补益脏气、延年之效。存服之法,据《太上胎息气经》等所说,先面东平坐握固,闭目叩齿三通,存想东方青气(青芽)入于我口,纳气服咽九次,以舌舐唇漱津咽下三次,存想青气入己肝脏中,氤氲盘旋,循行诸脉。次存服南方赤气(丹芽)、中央黄气(黄芽)、西方白气(素芽)、北方黑气(黑芽)。服三气法,是于日初出时,面向日,存想日下有青白赤三色气,直下入我口中,服咽其气九十度,服雾法,为存想有五色云气郁郁然,口纳其气服咽五十度。服紫气法为存想自己泥丸宫中有紫气出,勃勃冲天,采服此气。
  存服内元气法之内元气,指吐气时从自己气海丹田中上升的气,当此气升入口中时,闭口连连鼓咽,想其声汩汩,直入气海。《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等分其法为进取、淘气、调气、咽气、行气、炼气、委气、闭气、布气等十余诀,其中咽气指服咽内元气,行气指内元气咽下后,以意领气,从下丹田后穿夹脊,循脊柱上升至头顶,然后降下,遍行于毛发、头面、颈项、手臂、十指、五脏、两腿、足心,最后想周身病气瘀血被正气荡涤,从手足端散出,谓之“散气”。这种服气法再发展一步,便走向了内丹。
  三、存思类。
  存思,略同佛教所谓“观想”,为持续想象某种形相之意,是符箓派道教主要的修炼方法,源出纬书。道教徒修炼时存思的对象,大体可分为具宗教内容与不具宗教内容者两类。具宗教内容者,如身内外的神祗、仙境、天宫等,存思的神祗,有《太平经》所述五脏神、身中二十四神,《大洞真经》所言三十九神真,及日月、五星、北斗等神,而以存思身内三丹田中神真为主,《抱朴子》等名曰“守真一”。另有“三一九宫法”、“默朝上帝”等,以上丹田中被认为居主宰地位的太一帝君等神为存思对象。这类存思法渗透了有神论及飞升出世的宗教内容,但其修炼的过程,从客观上来看,无疑有气功的内核。
  不具宗教内容的存思法,有内视法、存服日月光华法、服三色气法、服元气法、酥沐法、服紫霄法等。如《丹书紫字三五顺行经》述内视法为:端坐内视,存想自身中脏腑肠胃,了了分明,久行之能真内见脏腑。《紫度炎光经》所述内视法,为令耳目遥注于百里、千里之外。谓久行之能见闻远方之事,得遥视遥听之能。又如《云笈七签》卷四五“服日月芒法”:常存心中有日象大如铜钱,赤色九芒,从心中出喉,至口中,复反还于胃。存思良久,吐气咽津若干次。服月华法为存思脑中有月象,放白光,下照入喉,服咽其光。服元气法,乃存想空中元和之气郁然而下,如云如雨,流润自身,透皮肉,入骨髓,四肢五脏皆受其浸润,有如流水渗入地中。酥沐法:想象头顶有酥团融化,流注入脑,下溉心间,周行四肢。以上二法有补益虚损之特效。服三气、服云气、服紫霄等法,为存服赤白黑紫等各色气、光,有通过想象吸收外界生命能量的意味。

  四、守窍类。
  此类方法以意守丹田为门径,有“守一”、“胎息”、“存神炼气”等名目。如唐代孙思邈《存神炼气铭》云:“欲学此术,先须绝粒,安心气海,存神丹田,摄心静虑”。幻真先生《胎息经注》释“胎从伏气中结”云:“修道者常伏气于脐下,守其神于身内,神气相合而生玄胎。”此类方法,入手门径与内丹基本相同。
  五、内丹。
  晚唐以来,内丹一般指了自身先天精气神为药物,在身中炼“丹”的系统方法。道教炼养诸法中,内丹的理论最称精称,方法最为周密,堪称道教气功的代表、精髓。内丹方法先后多达十余家,皆以性命二字为纲宗,就修习的次第而言,可分为修性自然了命的顿法、先修性后修命及先修命后修性三类。
  修性自然了命的顿法,亦称“上品丹法”、“最上一乘”,是炼神之道与禅宗之禅的融合,入手既迳直炼神还虚,绝情忘念,明心见性。如《修真十书·谢张紫阳书》云:“人但能心中无心,念中无念,纯清绝点,谓之纯阳。”但能保持此心,动静不乱,则自然与道合真。清代黄元吉《乐育堂语录》说:“上品丹法,以神入于虚无中,不着色,不着空,空色两忘,久之浑然融化,连虚无二字亦用不着,此即《庄子》所谓‘上神乘光’者也。”
  先修性后修命,为全真道北守宗所倡。此法从除情去欲、收心止念、明心见性入手,以一切时中念念清净心地、不被欲尘妄念迷乱为要。至念住心息,再依次炼化精气,了彻命功。明末伍守阳将这种丹法的修习分为四个阶段:一筑基,以炼己还虚、做对境无心的功夫为主。二炼精化炁,称初关、百日关。三炼炁化神,称中关、十月关。四炼神还虚。称九年关。
  先修命后修性,为南宗所倡。其法从钟吕派内丹的传统方法入手,守窍调息,循序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至炼神阶段,参究禅宗性理,以“打破虚空为了当”。
  从修炼方式讲,内丹又分为清修、双修二派。清修派主张阴阳具足于自身,只可自己清修,这是内丹的主流。双修派认为阴阳分具于异性之身,主张男女合修,取药于“同类彼体”。这类方法实属秦汉以来房中术的进一步发展。道教还认为男女生理不同,故炼丹的方法应有所区别。宋元以来,出现了不少“女丹”著述,一般都认为女命在乳房,从意守膻中而“炼体”入手。
  除静功外,道教还继承发展先秦秦汉的导引、按摩术,辅以叩齿、咽津、鸣天鼓等,作为治病健身、益寿延年乃至成仙得道的重要方法。导引、按摩,以动摇肢体为法,最初相当简单,多摹仿动物的姿势,如《抱朴子》所言“龙导虎引、熊经龟咽、燕飞蛇屈鸟伸、天{亻免}地仰”等,五禽戏、八段锦等,皆属此类。这类锻炼方法,多与调息、闭气、冥思、存想结合,成为气功动功、动静功。其动作姿势,愈演愈繁,如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所述导引法多达数十式,与印度体位法颇多相类。服气、叩齿、鸣天鼓相配合,动静相兼,成为道教的一大特色。
  道教气功炼养,还往往与辟谷、服饵、房中术相配合。辟谷以进入气功态为基础,又被认为是气功功夫深湛的表现,或被作为进入气功态的手段。辟谷大多服药,服气、内丹等气功,也多服用药物以为辅助。道教的各种炼养之道,对房中术皆十分重视,房中术既包含有性生活方面的卫生知识,又有气功的内容,或被当作气功的修炼途径。
  道教从养生健身、延寿成仙的宗旨出发,全面继承发展中华传统诸家的各种炼养方法,吸收外来佛教、印度教炼养学的精华,形成了自家多渠道、多层次的气功养生体系。较之以精神解脱为根本宗旨的佛教及以道德修养为根本立场的儒家,道教显然更长于养生,独具佛、儒二家所缺的动功、辟谷、服饵、房中等术,具动静兼备、内外结合的特点。较之以治病为根本宗旨的医家以及技击为根本宗旨的气功,道教气功更富高层次的功法及精深系统的理论。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儒释道等诸家中,道教被公认最擅长于养生,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被许多封建帝王奉为信条。
  道教气功的功法,除具宗教性内容的存思神真一类外,其它方法,从客观方面看来,都很少或不具宗教内容,只要修习者不带有长生成仙的信仰,完全可以视之为气功。即存思神真、仙境一类方法,也可以发行为不具宗教内容的。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五禽戏

    五禽戏 虎戏:自然站式,俯身,两手按地,用力使身躯前耸并配合吸气。当前耸至极后稍停,然后身躯后缩并呼气,如此三次。继而两手先左后有向前挪动,同时两脚向后退移,以极力

  • 五行掌

    五行掌 是五台山传下来的养生祛病功法,其特点是三调并用。动静兼练、刚柔相济、虚实变换、松紧相辅、运动全面。五行掌包括预备活动和推、拓、扑、捏、摸五种功法,可根据病症

  • 本尊观想法

    本尊观想法 本尊法,即是佛家密宗修持者在诸菩萨中,选定一位与你有缘的佛尊作为本体尊,观想自身变成本体佛的修法。《大日经》说:“一身与二身,乃至无量身,同入本体。”本

  • 藏密功法之“破凹”法

    藏密功法之“破凹”法 “破凹”是藏语的译音,其意是开顶。此功法是密宗脉气学修炼的关键功法之一,不修成此功法,就无法达到更高的次第。其修炼方法和程序是:紧接着灵热功法

  • 宝瓶气修炼法

    宝瓶气修炼法 宝瓶气是内法的基础,要在外法本尊相应了才修。 修宝瓶气之前,要做“九节佛风”。 以前讲九节佛风都是先由右鼻孔吸气,然后再左鼻孔出;再左鼻孔吸,右鼻孔出;

  • 道家小还丹功法

    道家小还丹功法 “还丹”是中国传统内丹功法之一。还丹分为“小还丹”与“大还丹”两种,目前称为大小周天功。周天功法经过数千年的流传,由于历代气功家根据自己练功实践的经

  • 道家静坐十二心法

    道家静坐十二心法 一灵独觉法 当做工夫时,宜绝念忘机,静心定神;提防动心起念,惟有一灵独耀,而归真返朴;此时便易入无为正定,山河大地。十方虚空,尽皆消殒,归於寂灭。在

  • 无生经导引疗法

    无生经导引疗法“无生经导引疗法”是一种静动自我疗法,主要借助存想并配合一定的呼吸形式,培植元气,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该疗法源于《无生经》,作者无法考证。目前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