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用: 腰在人体中非常重要。腰部放松,灵活,气血畅通,一方面可以增强肾功能,使人体元气充足。故古人有“命意源头在腰际”之说。另一方面,可保证“腰主宰一身活动”的功能。故古代家又有“力发于足,主宰于腰,行于四肢”的说法。相反,如果腰部不能放松,则弊病甚多。其一,影响丹田蓄气,阻滞督脉的气机上升,轻则背部酸痛、僵直、头晕、眉间闷胀、腹满、腹胀等;重则气机走窜,甚至不能自控。其二,影响命门之火对肾水的蒸腾,男性可出现遗精、白浊,甚至淋症;女性则自带增多,月经不调,小便频数等症。其三,练功者(尤其是往复转身频繁者),易使阴阳升降失衡,浮阳上腾于面,多呈满面红光而欠光泽,欠涵蓄,甚至中风(即半身不遂)。解决的简便方法就是,练习面壁蹲墙健腰松腰功。还要说明的是,本功是全身性的运动,能调理周身气机,对治疗全身各处的疾病都有神奇的效果。练习本功还能很快地排除各种练功不良反应,纠正因练功不当而导致的各种不适。 要领: 面壁而立(冬天面向北,夏天面向南),双脚并拢,周身中正,全身从上到下放松,会阴上提(向上吸),脚尖顶墙根,双肩前扣,含胸收腹,然后腿向下蹲。下蹲时,头不可后仰,不可倾斜。彻底蹲下后(臀部压着小腿),再缓缓上起。如此反复多次(至少30次,熟练后可蹲100次)。下蹲时,可意守下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处),同时注意全身尽量放松,腰部向后凸,使脊柱逐节放松下落;向上立起时,注意用百会领,将脊柱逐节抻起,拉直。练功时,只要精神专注于形体动作,使之合度即可,无其它特殊意念要求。 练功时间最好选在日出后,雾天不要在室外练。 根据功夫层次的由易到难,可分为三个阶段练习。 一、初始阶段。刚开始练时,有些人做不到完全合度,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确定双脚的距离和姿势(以双脚平行站立为宜)。脚尖可以先离开墙,离多远以尽自己的力量能蹲下去为度。年纪大或行动不便的武友,可将双脚尖离开墙根,双脚分开,以降低难度。甚至可扶住树、床架、拉住门把手等支撑物往下蹲。刚开始练时,动作不标准不要紧,关键是要坚持练下去。年轻而身体灵活的人,则应尽量按动作要求的姿势下蹲。刚开始练时,可能比较困难,没等蹲下去,身体就会往后倒。碰到这种情况,就要重复读一下动作要领,并集中精神练习,并加上意念“一定成功”。每次下蹲30次为一组,每天蹲一组以上,多多益善。经过一个阶段的锻炼,随着周身各部位气的充足,尤其是脊柱、腰部松动程度的提高,就能轻松地下蹲上起了。此时就应转入第二阶段的练习。 二、熟练阶段。此阶段在双脚并拢,脚尖抵墙能完成下蹲动作的基础上,应注意“形松意充”,体会周身气机升降开合,同时增加蹲墙的次数和时间。此阶段约需一年左右。 三、提高阶段。能按标准姿势轻松自如地完成整个动作,并能体会到体内气机开合后,就不要再追求数量(即下蹲的次数),而应加大难度,提高质量。加大难度的练法有以下五种。 1、赤脚蹲墙:赤脚,脚尖抵墙下蹲,同穿鞋时下蹲的感觉大不一样,大大加强了对脊柱的抻拉作用。每天练半小时左右,练三个月。 2、撑臂蹲墙:此法在难度、力度上又加了码。蹲墙时,两臂保持左右平举呈一字形,立丁字掌。进一步还可以配合手指的分合。即下蹲时,食指与无名指合,大小指合;上起时,大小指分,食指与无名指分。注意不要让手碰到墙壁。练此式更有利于气血通透上肢。每天练第一式15分钟后,再练本式半小时。 3、背手蹲墙:(1)双手十字交叉,掌心向外,置于后腰命门处。经过“撑臂蹲墙”,起落时身体平衡,不会后仰,就可以练此式。(2)两臂置于背后时,两小臂重叠,双手互握对侧的肘关节。这样做,在蹲墙时还能起到很好的松肩作用。每天练习半小时。 4、拳抵鼻尖蹲墙:蹲墙时,可用一手握拳,横置于鼻前,用拳眼对准鼻尖。练此式熟练后(约需3个月),可加至两拳相接,置于鼻尖与墙壁之间,下蹲上起。此式的难度较大,但只要持之以恒地练,久之自然能合度。 5、蹲墙耗功:当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时,定住姿势不动,当作“站桩”来练,坚持的时间越长越好(可能会出现大腿酸痛,颤抖,甚至头上冒汗)。实在不能坚持时,就起身走几步,然后再继续练。 面壁蹲墙健腰松腰功,是武术基本功中最重要的一种,在旧社会被视为不传之秘(大多数师父只传一二个徒弟练习此功)。据传,有些师父在练此功时,总是借故把身边的徒弟支走,或是在僻静的地方,自己偷偷地练。由此可以看出,此功受到练家子何等的重视。现介绍出来供武友们揣摩,试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