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的概念,在世俗心中是很广泛的。福可解释为福运、福气、运气、幸福等等。自古以来,又有”五福寿为先”的说法。所谓”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得,五曰考终命。”(《书‧洪范》)又有人认为是指”寿、富、贵、安乐、子孙多”(桓谭《新论》)。总之,”福”是人们孜孜以求、极其向往的人生大目标,于是福神应运而生,人们虔诚礼拜,希冀降福家门福运绵长。福神源于福星,所谓福星,即岁星,亦即木星。术士们称岁星照临能降福于民。后来福星逐渐人格化,谁推究起福神到底被附会为何许人,确有种种不同说法。 一、赐福天官 东海张陵创立道教,影响很大。张陵死后,其子张衡继续传道。并大力提倡”三官”信仰。”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每当信徒有病时,张衡等谓不必找郎中,也不用服药,只需向三官”请祷”即可。亦即”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份),其一上之天,着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并宣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这种说法一直流传下来,尤以”天官赐福”的说法颇受人们欢迎。于是,人们便把天官作为降福的福神来信奉了。(请参阅拙著《中国道教诸神》中《三官(三元大帝)》一节) “天官赐福”这一题材,成为历代民俗年画中,重要内容之一。天官除被称作福神外,又叫福星、福判,典型形象作吏部天官模样,一身朝官装束,红色袍服,龙绣玉带,手执大如意,足蹬朝靴,慈眉悦目,五绺长髯,一派喜颜悦色,雍容华贵气魄。有的天官身旁还有一童子,手捧花瓶,瓶中插玉兰,牡丹,此中寓意”玉堂富贵”。还有一种天官图,笑容满面手抱身带五个善童,善童手中分别捧着仙桃、石榴、佛手、春梅和吉庆鲤鱼灯等吉祥物。旧时民间在农历新年时,多贴这种年画,以求天官赐福,带来好运。 因为”福”中也包含了财运、发财意,故有的民俗年画中,又把天官作为赐福财神。图中天官执如意坐于大元宝之上,上方绘有金银山和斗大的”福”字。下方是聚宝盆,两侧为和合二仙、招财童子、利市仙官。画画主题鲜明,色彩斑斓,充满了福运和财气,表达了旧时人们可望天官赐福、财神送财的强烈欲望。 天官为福神,是道教信仰演变而来。还有一种福神是由历史人物演变而来。即道州刺史史杨成(阳城)。 (二) 福神杨成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有福神的记载: 福神者,本道州刺史杨公讳成,昔汉武帝爱道州矮民,以为宫奴玩戏。其道州民生男,选拣侏儒好者,每岁不下贡数百人,使公孙父母与子生别。省刺史杨公守郡,以表奏闻天子云:”臣按《五典》,本土只有矮民,无矮奴也。” 武帝感悟,省之,自后更不复取。其郡人立祠绘像供养,以为本州岛福神也。后天下士庶黎民,皆绘像敬之,以为福禄神也。 这是说汉武帝时道州刺史杨成,因抵制向皇宫进贡侏儒矮民,救了本州岛百姓,被百姓奉为降福解厄的”福神”。后流传各地,被奉为”福禄神”。 《三教搜神大全》所述诸神履历事迹,大多杂取小说、民间口头传说及释道之书,虽间有历史人物,但不能当作”正史”来读。州刺史抵制进贡矮民之善政,历史确有其事,但不是杨成,而是阳城。阳城也不是汉武帝时人,而是中唐时人。阳城曾作过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新唐书‧阳城传》载: (道)州产侏儒,岁贡诸朝,(阳)城哀其生离,无所进。帝使求之,城奏曰:”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自是罢。州人感之,以”阳”名子。 同时的大诗人白居易还据此写了一篇《道州民》诗,十分感人: 道州民,多侏儒,长者不过三尺余。 市作矮奴年进送,号为道州任土贡。 任土贡,宁若斯? 不闻使人生别离,老翁空孙母哭儿。 一自阳城来守郡,不进矮奴频诏问。 城云臣按六典书,任土贡有不贡无; 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无矮奴。 吾君感悟玺书下,儿贡矮奴宜悉罢。 道州民,老者幼者何欣欣, 父兄子弟始相保,从此得作良民身。 阳城这位父母官,敢于同皇上抗争,救道州百姓于水火,被敬奉为福神是当之无愧的。成书于元代、无名氏所撰的《三教搜神大全》把阳城改写成杨成,年代也提前了900多年。 由于《搜神大全》中的福神像,是一位员外模样,这就给了后世的福禄寿中的福禄二仙形象,分辨起来造成了不少麻烦。 三、 福禄寿中之福神 福神或福星,还有寿星,产生年代久远,并且皆独立存在。后来,又加上个禄星,成为福、禄、寿三位一体。福禄寿三星或三仙,作为群体,出现于何时,已不大好考,但明清已盛行于社会。三星的典型形象为:中间是赐福天官,手执如意;右为禄星,作员外郎打扮,头上插戴富贵牡丹花,怀抱婴儿;寿星在左,即南极仙翁,广额白须,执杖捧桃,笑容可掬。三星分别象征着幸福、官禄、长寿。 与福、寿二星不同,禄星很少单独出现。因其打扮为员外形象,有些地方又以其为福神。认为员外即财主,有财即有福,故以财主为福神,再加上《三教搜神大全》中杨成《阳城》像,又是一财主(员外)打扮,故以员外为福神的说法,在民间也很流行。又此神常怀抱一小儿,或膝下有一童子,故有人又称其为送子张仙。 其实,员外是员外郎的简称。员外郎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唐宋以后,成为中央官吏的要职。清明各部以郎中、员外郎、主事为司官的三级,得以递升。员外郎简称外郎、员外。因员外可以纳钱捐买,后渐渐用做对地主富豪的一种称呼,在宋代以来的古代白话小说或戏曲中,十分常见。清代翟灏《通俗编‧仕进》对此论道:”所云员外者,谓在正员之外,大率依权纳贿所为,与今部曹不同,故有财势之徒,皆得假借其称。” 所以,员外本为官名,并非财主,此其一。员外可以纳钱捐买,有钱就可弄个官职,此其二。有此二条,足以说明员外郎的形象是禄星,表官禄。这是”正统”的说法。 当然,上面提到的另一不同说法,也不能认为是谬误。因为福禄,乃至寿,有时并未有严格分工。如天官赐福像,它除了赐福以外,完全可以再赐官禄,赐财富,赐长寿,具有多种功能。以员外郎为财主,为福神;以天官为高官,为禄神;以南极仙翁为寿神,也还说得通。在宋代,民间还有以真武帝为福神,挂于床头的,但没有流行开来。如同钟馗也做过福神一样,因其有更为重要的职守,所以影响不大,无法抢去福禄寿中福神的交椅。 福神作为幸福之神,人人欢迎,于是在人们生活中,出现了与福运、福气有关的大量俗语。好地方叫”福地”,好消息叫”福音”,长的富态叫”福相”,不用费力却总能赶上好事叫”福将”,给人们带来好处和希望的人也叫”福星”。看到好东西叫”一饱眼福”,吃到不用自己掏腰包的山珍海味叫”真有口福”。交上”桃花运”则被戏称为”艳福不浅”,等等,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