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菜也就是东江菜,它的形成历史悠久,经过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其风味也是深受人们的喜爱。客家菜较完整的保留了中原地区的饮食习惯,很多经典名菜也得到了全国各地食客的认可。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客家菜文化,去看看客家菜的由来和传说。 客家菜由来 客家菜的用料,大都以家禽与野味为主,不是“无海鲜不成宴”,而是“无肉不成宴”,有所谓“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鹅不浓”,突出主料而不太注重配料,讲求原汁原味。继承北方菜肴的烹调方法,以炖、烧、焗、煲为主,沙锅菜最为见长。 客家菜的口味,异于广州菜和潮州菜,不求清淡而求浓郁、酥香,原因是客家地区,气候相对于岭南其他地区寒冷,人体需要吸收较多的能量和蛋白质;而食水多带有微量元素,又有助于人体对能量和蛋白质的吸收,岭南人所说的“水土寒凉”,决定了客家菜的口味。 名菜“东江盐焗鸡”,由民间的盐腌鸡演化而来,是客家菜系的一大传统菜肴,集中体现了客家菜的特色。岭南人习惯用盐腌制食物,以便保存,潮州人喜欢腌咸菜,客家人则爱腌肉、腌鸡,厨师借鉴民间腌鸡用盐把鸡整个覆盖起来的办法,用炒至高温的盐把鸡覆盖在可以保温的沙锅中,直至将鸡焗熟,盐焗鸡比起腌鸡自然味道更佳,味浓、酥香、肉滑。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盐焗鸡的做法有种种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所追求的风味始终一样。 名菜“东江酿豆腐”,传说源于北方的饺子,因岭南少产麦,思乡的中原移民便以豆腐代面粉,把肉塞入豆腐中犹如面粉裹着肉馅。此说是否真实已无从考证,但客家菜对北方菜的继承与发展,确实是其不同于粤菜的菜系的原因之所在,而同时又是岭南饮食文化融会中原饮食文化的集中体现。 客家菜传说 从前,有个名叫小凤的姑娘,十分聪明贤慧。她出嫁后不久,公公、丈夫皆相继去世,与婆母相依为命。一天,村里朱富伯大寿,小凤前去帮忙干活。席间,小凤惦记着在家的婆母,她只喝了一些汤,而将肉菜挟在空碗里。散席后,她急忙送菜回去给婆母吃。谁知走得大急了,进门时不小心摔倒了,把一碗肉也撒了。小凤伤心难过极了,婆母劝慰她,把肉菜挟起来,洗净,煮吃了。 一天,雷电交加,小凤以为自已给婆母吃了“倒地肉”,雷公来惩罚她了。她唯恐祸及婆婆,便冒雨跑到村外一棵古树下去躲避。婆婆急忙去叫小风回家。这时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古树被雷电击倒了,而小凤却躺在一堆白银上。婆婆叫醒昏过去的小凤,搬回银子,婆媳从此过上了好日子。从此,贤孝的小风和她的“挟食”之举,远近传为美谈,并相沿成俗了。 猜你也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