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饮酒之风由来已久,酒还是作为封建统治者进行礼仪的重要工具。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酒文化更是融入我们的生活里。那么作为多朝古都,有着悠久历史的西安文化和酒又有什么不解的缘分呢? 唐代酒业取得了很大进展,一方面由于我国传统的酿造技术发展,不断地增加新的品种,另一方面是各民族与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引进了许多品种,形成了各种地方特色。高昌有葡萄酒,北方有大曲造酒,南方则奠定了小药曲酒的酿造基础。 《唐国吏补》卷下记有“酒则有郢州之富水,乌程之若下,荥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河东之乾和葡萄,岭南之灵溪、博罗,宜城之九酝,浔阳之湓水,京城之西市腔、虾蟆陵、郎官清、阿婆清,又有三勒浆酒,法出波斯。”其中长安一地就占四种。 当时长安就是今天的西安是全国酒业的中心,酒的酿造、买卖都很发达。诗人们咏及长安美酒,赞不绝口。刘禹锡“劝君多饮长安酒,南陌东城占取春”。说明长安名酒在人们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地位。“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酒的买卖也很繁盛。 长安常住人口包括普通百姓、皇族、宦官、宫女、官员、禁军、僧尼、国子生等。另外,入京应举者、各地驻京人员、各民族朝觐使团及各国使者、商人等,“浮寄流寓,不可胜计”。大量消费人口的生活,依赖于市场商品供应,同时也刺激了市场经济的活跃,这是长安酒业发展的潜在动力和有利条件。 长安酒业是在全国酒业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唐书》卷53《食货志》载“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经济居全国之首。 市坊酒家从整个唐代长安的酿酒业看,这种自酿自用的酒类生产,所占比重并不大。在长安,私家能够酿酒的多半是富商巨贾、豪门贵戚。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农业人口少,平时维持生计的粮食都要取之于市,没有能力酿酒。 市民遇节日,重大祭祀活动或来客人时,多于市上取酒应酬。戴叔伦有“客来应是酒频赊”的诗句,岑参也因“爱客多酒债”。“取酒虾蟆陵下,家家守岁传卮”,说明城市中酒业发达,随处可买到酒。 唐代长安有几个酒类生产中心,以出产美酒闻名全国。西市是长安城中一个着名酒类生产地,唐代十三种名酒之一的“西市腔”即产于此。 你可能也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