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欧腊渣渣”,这是一句傈僳族的方言。意思就是“油盐茶”是一种古老而普遍的饮茶方法,这种茶汁既能解渴,又能充饥,别有风味。本期傈傈族文化为你介绍,这个质朴而又好客的民族的一种传统的喝茶方式。 傈僳族,唐代称其为“傈蛮”或“栗粟”,明清时称其为“力”或“栗粟”,主要聚居在云南的怒江,散居于云南的丽江、大理、迪庆、楚雄、德宏,以及四川的西昌等地,这是一个质朴而又十分好客的民族,傈僳族大多与汉族、白族、彝族、纳西族等交错杂居,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是一个质朴而又十分好客的民族,喝油盐茶是傈僳族广为流行而又十分古老的饮茶方法。 傈僳族喝的油盐茶,制作方法奇特,首先将小陶罐在火塘(坑)上烘热,然后在罐内放入适量茶叶,在火塘上不断翻,使茶叶烘烤均匀。待茶叶变黄,并发出焦糖香时,再加上少量食油和盐。稍时,再加水适量,煮沸3分钟左右,就可将罐中茶汤倾入碗中待喝。 油盐茶因在茶汤烧煮过程中,加入了食油和盐,所以,喝起来“香喷喷,油滋滋,咸兮兮,既有茶的浓醇,又有糖的回味!”傈僳族同胞常用它来招待客人,也是家人团聚喝茶的一种生活方式。 公元1世纪左右,傈僳族先民与彝族先民共同生活在雅砻江、金沙江两岸的广阔地区,也就是今天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3世纪以后,傈僳族先民与其他民族先民不断向西南迁徙融合,到公元8世纪,在今天云南西北地区出现了“栗粟”的部落。15至19世纪间,逐渐迁移到怒江流域,其间一度隶属于丽江木氏土司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怒江傈僳族还保持有原始社会公有制和家长制的残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傈僳族社会发展较快,1954年8月在傈僳族聚居的怒江地区成立了傈僳族自治州。傈僳文有两种,一种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制的用变体拉丁大写字母组成的拼音文字;另一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7年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分别称为“老傈僳文”和“新傈僳文”。 油盐茶,僳僳语“华欧腊渣渣”,是一种古老而普遍的饮茶方法,先用小土陶罐将茶烤至焦黄,加入开水,然后放入油、盐,再加开水煮沸3~5分钟。这种茶汁既能解渴,又能充饥,别有风味。 你可能也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