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美食在世界上都是一流的料理,在我国各个地区都是有一些令人赞不绝口的美味菜肴,在西安这座文明古城,有非常多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精美菜式,你有没有听说过西安的葫芦头泡馍呢?本期饮食文化为你解析。 提起“葫芦头泡馍”,作为老陕,尤其西安市民,几乎是无人不知。“葫芦头泡馍”,是西安特有的传统风味佳肴。西安葫芦头泡馍馆很多,尤以“春发生”饭店为正宗。它味醇汤浓、鲜香可口,馍筋肉嫩,肥而不腻,名闻遐迩,享誉中外。 “春发生”葫芦头泡馍历史悠久。最早为唐代京城美食,至今仍是西安城内有名的风味食品。早在唐代,京城长安(今西安市)有一种名叫“煎白肠”的食品出售,是用猪肠肚做的,食者寥寥无几。相传,祖籍京兆原(陕西耀县)的唐代名医孙思邈(人们称为药王),他的医学造诣很高,有许多医学专着,并对饮食医疗很有研究,其中的《千金食治》就是他的食疗专着。一天,他在京都长安一家专卖猪杂碎的小店里偶吃“煎白肠”,端起碗刚吃几口,便觉得有一股骚腥味直冲鼻端,嘴里油腻腻的,很不是滋味,问及店主,才知是制作无方。 孙思邈向店主说道:“肠属金,金生水,故有降火、治消渴之功。肚属土,居中,为补中益气、养身之本。物虽好,但调制不当,也是枉然矣”。于是,他从随身携带的药葫芦里取出西大香、上元桂、汉阴椒等芳香健胃且能解腥去腻之药物,连同药葫芦一起赠给店主。店主将这些香料药物放入锅中,果然香气四溢,其味大增。这家小店从此生意兴隆,门庭若市。店家不忘医圣指点之恩,将药葫芦悬挂门首,并将所卖“煎白肠”改名为“葫芦头”。 时光流逝,历经沧桑。及至清末,西安街头已有不少卖“葫芦头”的饭馆。民国十二年(1923年),原猪肉店小掌柜何乐义也挑担经营“葫芦头”。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他在唐代“葫芦头”的基础上,锐意改进,在选料上精益求精,操作上十分考究。当时屠宰坊的猪大肠按部位分为:大肠头、“一根葱”、葫芦头、大肠4种。大肠头是猪直肠,肥厚油腻;葫芦头是大肠与小肠相连接处约1尺长(33厘米)的肥肠,其形粗大状如葫芦,肥而不腻。 何东义只选葫芦头和大肠头,配以猪肚、白肉、鸡肉、骨头汤,精工细作,烹制而成。其味肥嫩鲜美而不腻,成为独树一帜、遐迩闻名的风味食品。由于生意兴隆,便在西安南广济街开设了专营“葫芦头泡馍”小店。当时一位山西籍的美食家来店食后,大加赞赏,遂借大诗人杜甫《春夜喜雨》诗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之意,给这个小店取名“春发生”。此后,名声远播,食者甚众,天长日久,“春发生”葫芦头泡馍馆成为誉满大西北和全国的名店,至今盛名不衰。 你可能也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