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鉴庭,著名苏州评弹艺术家。其唱腔称为“张调”,有“快张调”和“慢张调”两种,各有特点。接下里,要介绍的就是关于这位苏州评弹艺术家张鉴庭的个人生平。下面,感兴趣的话就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张鉴庭个人作品: 1929年初进上海,隶四美轩书场,未能立足。此后,曾5次到沪,均未走红。其间,在润余社前辈郭少梅、程鸿飞、夏荷生等帮助下,对《顾鼎臣》、《十美图》唱本不断揩磨,又刻苦钻研表演艺术,几年后艺事大进。 1939年8月,张第7次进上海,隶沧洲书场,名声大振,自此走红书坛。1941年起,与其二弟鉴国拼档,在江浙沪各大中城市及电台演唱。1951年加入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为首批入团的18位演员之一。先后赴农村、工厂及部队体验生活,在演出中篇、短篇及选回的同时,还说唱新编长篇弹词《秦香莲》、《钱秀才》及《红色的种子》。 张鉴庭个人成就和荣誉: 之后,又在书调基础上,吸收了“夏调”的遒劲和“蒋调”中的基本旋律,并借鉴绍剧和京剧演唱中的运气,用嗓和声腔,形成节奏稳健的“慢张调”。 “张调”的特点是刚劲挺拔,火爆中见深沉,韵味醇厚,是流传极广,影响极大的评弹流派唱腔之一。其说表顿挫显著,强弱分明,以有劲、传神、入情见长。富有极强的感染力。擅起角色,常能亮出最可体现角色身份和外表特征之形体动作,给人以生动的视觉形象。 同时,以眼神、表情和语气来刻画角色的性格和情绪,成功地塑造了如中篇《林冲》中的张勇、《海上英雄》中的林老三、《罗汉钱》中的张木匠,长篇《秦香莲》中的王延龄,包公、陈平,《十美图》中的赵文华、严嵩、汤勤,《顾鼎臣》中的绍兴师爷等艺术形象,不仅深受听众赞赏,世为后辈学习楷模。 晚年从事传艺及记录艺术经验工作,曾发表《谈谈唱腔的发展》、《评弹的拼档》、《说表中的劲神情》等文章。其代表作灌成唱片的有《秦香莲·迷功名、拦轿鸣冤、寿堂唱曲》、《林冲·误责贞娘》、《十美图·曾荣诉真情》、《冲山之围·冒死救亲人、斥敌》、《芦苇青青·望芦苇》、《顾鼎臣·花厅评理》等。传人有徒周剑萍、陈剑青、黄嘉明、王锡钦等。 你可能也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