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我国地方戏曲发展较好的地区之一,具有久远的戏曲历史。在河北戏曲文化中,有很多戏曲被人们熟知,并且得到观众的喜爱。那么,你了解河北的地方戏曲剧种有哪些吗?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吧。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在剧种方面不仅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而且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在舞台艺术上,无论是音乐、表演以及舞台美术方面,都有极大的变化和明显的提高,从而使河北梆子增添了明朗、刚劲、华丽、委婉的特点,流行于河北、天津、北京以及山东、河南、山西部分地区,成为中国北方影响较大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 评剧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丝弦 南方丝弦主要指常德丝弦,常德丝弦是流行于湖南常德沅江、澧水一带的汉族地方曲种。明末清初,江浙一带的民歌和时调小曲传入常德后,经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不断演变、发展而成。 平调 平调的产生,据传始于明末清初,由武安艺人以河南怀调、山西上党梆子为基调,并在发展过程中吸收河北梆子的唱腔艺术,结合武安民间音乐、舞蹈演变而来。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方剧种。平调的唱腔属梆子腔系板腔体,五声“徴”调式。 落子 你可能也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