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戏剧更是伴随着到现在,都知道中国五大戏剧是京、评、豫、越剧还有就是黄梅戏,那么对于其他的地方戏剧和代表人物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今天小编为大家带了的是山西地方戏剧晋剧文化中谢涛的个人资料希望大家能喜欢。 晋剧即山西梆子,也叫中路戏,中国传统戏曲。因兴起于晋中汾阳、孝义、祁县、太谷及太原而得名。流传外地后,被称为山西梆子,后改称晋剧。中路梆子源于蒲州梆子,清道光、咸丰年间已盛行,流行于山西中部、内蒙、河北、陕西部分地区。发展过程中吸收晋中地区民歌、秧歌等民间艺术韵调,风格特具。 光绪十年后,中路梆子再次兴起,出现了中路艺人演中路戏的新气象,使旧日那种蒲梆艺人演中路戏的局面开始改变。从光绪十五年后到清末中路梆子进入一个辉煌时期。演出活动有庙会戏、集市戏、踩台戏、开光戏、商行戏、开市戏、求神戏、还愿戏、祭祀戏、婚丧寿庆戏及官戏等。说道晋剧那小编在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这个被称作“晋剧第一女老生”的谢涛了。 谢涛,女,1967年生,著名青年晋剧表演艺术家,毕业于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师从老一辈晋剧表演艺术家李月仙,她的演唱韵味淳厚,表演洒脱,帽翅功和髯口功出色。被誉为“晋剧第一女老生”。主攻须生兼老生,国家一级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文化部“文华表演奖”和中国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获得者,现为党十八大代表,山西省人大代表、太原市人大常委、太原市文联副主席、太原市实验晋剧院副院长、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 谢涛11岁时曾背着父母,撕掉了重点中学的录取通知书,铁了心要进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学晋剧,身为晋剧演员的母亲为此打了她;15岁时,她开始在实验晋剧院实习;16岁,在旦角行当已初露锋芒的谢涛,再次放弃了一条平坦之路,转而投身于深沉而有内涵的须生行当。 谢涛所在的太原市实验晋剧院青年剧团每年要完成260场左右的演出任务,最多时可达400场;而且大多是在农村演出,总是一台连着一台。三晋大地到处留下了这位梅花奖获得者的足迹。青年剧团的演员经常打着铺盖卷下乡,连夜跑长途更是家常便饭。十年里,谢涛没少走一台,没少演一场,经常为了观众的要求而多演多唱。 今年7月8日在代县的俄岭寺演出,当地要求谢涛场场出演,她都答应了下来。5天演了5场大戏,清唱了6次,受到热烈的欢迎。长年的基层演出和历练,使谢涛吸取了源源不断的艺术养料,也赢得了艺术上的辉煌成就。“梅花香自苦寒来”,可以说是谢涛的最好写照。 2001年,谢涛第一次把晋剧带入欧洲,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的晋剧文化,受到欧洲观众的热烈欢迎。此后,谢涛在声腔表现方面不断突破自己;她尤其关注山西的历史文化名人,想方设法以晋剧为载体,连续改编了《芦花》、《范进中举》、《烂柯山下》等剧目。2003年,《范进中举》开始投排,在三年的时间里边改边演,几易其稿,最终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理念、贴近时代审美的剧目,也是谢涛继《丁果仙》之后的又一精品剧目。 2005年10月,谢涛带着《范进中举》参加了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这是晋剧时隔69年后又一次上海之行,整个演出盛况空前,轰动了上海滩。18位戏剧专家认为,该剧是近年来少有的一部好戏,整台戏是一颗“玉雕的白菜”,为当代戏剧竖立了一个标杆。专家尤其称赞谢涛的创作有深度、有厚度,是中国难得的女老生。凭借在《范进中举》中的精湛表演,谢涛荣膺第十六届中国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 2005年10月,经过谢涛和剧组人员精心打造的晋剧《范进中举》在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专家和戏迷们一致称赞:“谢涛演活了范进,她塑造出的人物形象有古而不旧的感觉,有强烈的鲜活感。” 2007年,正值傅山先生诞辰400周年,晋剧《傅山进京》应时而生。与传统戏曲不同的是,晋剧《傅山进京》中没有打打杀杀、男欢女爱、噱头逗哏等老套,有的只是双方心路历程的频繁交战,整个戏把传统戏曲表演技艺和影视剧现代处理手法巧妙整合、大胆创新。 为了把傅山这样一位“文化昆仑”表现得恰如其分,谢涛翻阅资料,请教老师,细细揣摩。她塑造的傅山举手投足间,将丰富的言外之意、话外之音明晰地传达给观众。在台上,谢涛深深地沉浸于戏中,达到了最高的艺术境界,“恍惚间,感觉到自己就是傅山,傅山就是自己。” 【结束语】在结尾的时候我们来看看他都有哪些演出剧目:《打金枝》、《舍饭》、《劈门卖画》、《卧虎令》、《杀驿》、《点帅破阵》、《杀妻》、《芦花河》、《丁果仙》、《范进中举》、《傅山进京》等。 你可能也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