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一称始于秦昭王时期,是中国封建时代对帝王母亲的尊称。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些太后掌握着足以和皇帝匹敌的权力,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女强人”,她们有的为了辅佐幼主尽心竭力,甚至亲自上阵垂帘听政,但也有的挥霍权力以满一己之私,以至祸国殃民,但不管后世评判她们功过几何,她们都在史书中留下了传奇的一笔。那么就让民族文化为你盘点,历史上有名的太后。 西汉吕太后——吕雉 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帝王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时仍然沿用。吕太后也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东汉汉章帝皇后——章德窦皇(太)后 章和二年(公元88年)二月,年仅33岁的汉章帝崩于章德殿前。十岁的皇太子刘肇即位,为汉和帝。尊窦皇后为皇太后。因和帝年幼,由窦太后临朝执政。 窦太后临朝,尊母沘阳公主为长公主,赐汤沐邑三千户,兄窦宪,弟窦笃、窦景,皆显贵且拥有实权。窦氏一族更密谋不轨,却在永元四年(92年),事发而被诛杀。此后,窦氏家族做官的人全部免官,窦太后也由此被软禁,不得参与政事。 东汉邓皇后——和熹皇(太)后邓绥 邓绥15岁入宫,22岁被册封为皇后。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年仅27岁的汉和帝突然驾崩,面对着“主幼国危”的局面,25岁的邓绥临朝称制。邓绥执政期间,对内帮助东汉王朝度过了“水旱十年”的艰难局面,对外则坚决派兵镇压了西羌之乱,使得危机四伏的东汉王朝转危为安,被誉为“兴灭国,继绝世”。 但另一方面,邓绥亦有专权之嫌,其废长立幼,临朝称制达十六年而不愿还政于刘氏,朝中多有非议。东汉永宁二年(公元121年),邓绥驾崩,谥号“和熹”,与汉和帝合葬于慎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