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民族,他们有着自己民族的独有特色,并且也有自己本民族的传统节日,那么在仫佬族中有哪些传统节日呢?这些传统节日又有哪些风俗活动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少数民族的节日一起来看看吧! 仫佬族的传统节日 祭完社王,各人将一串猪肉带回家,如果这一年春社在春分之前,民间认为年成好,有剩有余,代表们先饱吃一顿,剩下的串肉再分给各人带回去。 如果春社在春分之后则年成不好,大家要省吃俭用,先分再吃,把猪肉全部分到各家各户去吃,煮黄花(一种灌木花)、煮黄色糯米饭供神,全家食用,民间认为,可减少小白蚂蚁之害。 牛王诞 这一天,无论农活多么忙,都要给牛放假休息。家家户户把牛洗得干干净净,将牛栏清扫一新,还在大门插枫树枝,以驱赶蚊蝇。并杀鸡、鸭,备酒肉祭“牛栏神”,做黑糯米饭祭祖先。这一天要给牛吃上好饲料,做好的黑糯米饭要先请牛吃,之后人才吃。 “六月” 祖先节 老年人写好“勤俭持家”、“好善乐施”等字,贴在纸钱包上,叫青年人跑到台前读完一个烧一个。做完之后把纸灰用南瓜叶或芭蕉叶包成两包,穿系在一根小竹木片上,称为“金银担”。再用厚纸折纸船一只,或用芭蕉杆扎成小排,将“金银担”放在上边,送到河边,放入水里,让它随波漂流,称为“送祖宗下船”,祖先就这样被送往冥府了。 安龙节 法师口中念念有词,一手拿宝剑,一手拿火把,挨家逐户,从房间到猪栏,处处赶鬼驱邪。然后用茅草结成一个耳朵形的草标插在大门口的上方。 走坡节 其做法是:一女子坐在人堆中间,双手交叉塞住耳朵闭上双眼,四周的人不出一点声息,由一人念咒语,四、五分钟后场中的女子便“晕迷不醒了”,上半身摇晃不定。这时就可通过她来请神请鬼对话和唱歌了。活动往往通宵达旦。 “依饭节” 关于这个节日,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据说古代仫佬山乡群兽为害,特别是兽王──神狮,凶猛异常,伤人畜,毁庄稼。正当仫佬人陷入困境时,来了一位白马姑娘,她力大无比,射死了神狮,解救了万民,并从狮口中夺回谷种送给人们,又用芋头、红薯做成黄牛、水牛为人们犁田耕地,教仫佬后生习武灭兽。 从此,仫佬山乡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了纪念她,人们便以“峒”(仫佬族以血缘聚居,同姓为一家族,族内分“峒”)为单位,集资轮流主持聚会,即依饭节。依饭节的活动内容,除了“峒”内族人聚会和祭祀神灵外,还请来唱师,敲锣打鼓,歌舞娱神。 节日时,选最长最饱满的糯稻谷穗,用彩带扎起,悬于墙上。堂屋中央的大桌上摆满用芋头、红薯刻成的水牛、黄牛模型,摆上五色糯米饭,其周围摆上芝麻、黄豆、八角、沙姜等12种农产品和鸡、鸭、鱼、猪心、猪肝等12种祭品,以示六畜兴旺、农渔牧副丰收,不忘神恩祖德。 歌师身穿红衣围桌边唱边舞,歌唱劝人去恶向善的“十劝歌”,教人尊父母、敬师长、睦邻里、诚实为善、信誉行商、勤俭持家、奉公爱国等等,较全面地揭示了仫佬人的伦理道德观念和追求完美人生的美学理想。依饭节结束时,将谷穗和耕牛模型分送给各家各户。 分肉串节 春节 年节的活动有许多与汉族相似,只不过各有各的讲究,他们初一早上全家吃水圆,当天均吃素食,初二用香纸敬财神,参加各种文体活动。 春节期间也是唱彩调戏的时节,正月十五之夜到别人家菜园摘几片菜叶回来,没有蔬菜,青草也要抓一把,称为“偷青”。民间认为,会给家中带来清洁平安,正月十五闹元宵,耍龙灯,年节结束。 挑新水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