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自己民族的民风民俗,并且也有着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那么普米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呢?又有哪些民间习俗活动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少数民族的节日一起来看看吧! 普米族的传统节日 转山会 祭祀仪式完毕,还要举行射弩,摔跤和爬山等文体活动。青年男女随后或沿着狮子山游玩,或进行社交活动,在集会中结识伴侣。来去沿途,不论遇到的是熟人与否,都要热情祝愿问好,男人将携带糖果赠以对方,女人们则赠之以甜酒瓜果。下山时,众人唱着山歌,从另外一条路转回,不能走原路。 在普米族的传说中,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各地的山神都要集中到一个叫“甲双巴拉”的山神那儿去打赌,如果哪个地方的山神赌赢,哪个地方的百姓就会丰衣足食;如果赌输了,这个地方的村寨就不得安宁了。为使本地山神能够取胜,当日人们一大早就上山烧香磕头,护送山神去打赌,祝贺山神凯旋而归,由此形成了普米族的传统节日――转山会。 尝新节 普米族在“尝新节”和过年时要给狗喂饭团。丽江普米族儿童取名和举行“入社”仪式时,也须向狗磕头。永胜普米族在父母丧亡当日,孝子(女)无论最先是见人或见狗都要磕头。普米族中传说人和狗调换过寿命,狗搭救了人类,因此,人们对狗就十分亲热和尊敬。这种“敬狗”的风俗,可能是普米族古代图腾观念的残余。 “大年”节 当雄鸡啼鸣时,各村寨鸣枪吹锣螺,以示报岁。接着,各家举行祭房头,祈祷平安吉祥、五谷丰收。然后,男女青年争先恐后地跑到水塘、小溪,水井背水,以最先取得净水为吉祥。 小过年 大公节 过节时,全寨男女老少穿新衣,大人在家打扫卫生,准备节日食物,青少年们则到杀牛场去看热闹。由于各村寨过节的日子不同,所以走亲访友者不少,客至,必以牦牛肉敬客。青年男女亦趁节日。走村串寨,结交约会朋友,谈情说爱。 苏里玛节 这天,每家都要以新米饭或荞麦面粑粑祭供灶神与祖灵。亲友互访,杀鸡宰羊屠猪,以庆丰收。饮宴时需以饭团喂狗,表示对狗给普米人送来五谷种的谢意,还要于席间唱酿酒歌、敬酒歌、尽情尽兴、尽欢尽乐。 祭龙潭 普米族把龙潭神视为保护神。传说过去普米人为躲兵燹,离乡背井去逃难,临行前便把带不了的东西都藏了起来。待他们重归故里时,其他东西全部被毁或被掠,只有藏在井里的饭碗还好好的,便认为是龙潭神保护了自己的饭碗,民以食为天,故祭之。 火把节 一是节前准备各种松明火把,有的高达10米多,于节日夜点燃,举火把走寨串户绕田角,敲锣打鼓奏乐并歌舞呐喊,意在驱邪杀虫祈丰年。 二是祭祀活动,有的宰牛宰羊,有的杀猪杀鸡,祭田公地母等神,以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三是篝火晚会,跳火堆,舞蹈对歌,觅友择偶;举行群众性的赛马、赛歌、头牛、摔跤、射箭、拔河、荡秋千等文体活动和地区性的物资交流与集市贸易。 解放后,节俗中的内容大增,使火把节成为民族团结和预祝丰产丰收的盛会。关于节日来历,清《昆明县志》载?汉之时有彝妇阿南,其夫为人所杀,南誓不从贼,即以是日(六月二十四日)赴火列,国人哀之,因为此会。 一云南诏皮逻阁会五诏于松明楼,将诱而焚杀之,遂并其他,对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果被焚,慈善迹钏得夫尸以归。皮逻阁闻其贤,欲委擒焉。慈善闭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有的传说,是为了纪念古代人民以火攻战胜魔王的斗争。有的传说,该节起源于彝族百姓用火把烧死天王派到人间糟踏庄稼的害虫。 有的传说,邓赕诏王的夫人白节(即慈善),曾组织群众在羊角上点火把,虚张声势退敌兵,后人怀念她,故有火把节。起源实因当与原始时代的祭火和祈丰年有关。 “雪门槛游山节” 雪门槛游山节是普米族节日中人数最多而宗教气氛较淡的一个节日。不举行宗教仪式,有病的可上山采挖草药,爱武的人射箭摔跤,比试武艺;年轻人对唱情歌,互诉衷肠;有的人是来谈生意。游山节的高潮是“跳羊皮舞”此舞属于自娱和交际舞种,人群手拉手围成圆圈,圈中一人以折迭的羊皮作“鼓”,另一人边舞边弹四弦琴,羊皮“鼓”伴着琴声,加强了节奏和气势,跳一轮共需弹奏十二个舞曲。队形变化丰富,有单圆、双圆、半圆、对跳、开门、翻身、二龙吐水和满天星等。 “大十五节” 清明节 端午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