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族位于甘肃省,是颇具特色的一个少数民族,其历史悠久,融合多方文化。少数民族的建筑大半都是依山傍水,东乡族也不例外。东乡族把居住的家院叫庄窠,庄窠多半依山而筑,屋外有一丈多高的土墙围住,里面有空地。那么,一起走进东乡族文化看看吧。 东乡族人民大部分世代居住在分散、偏远的大山深沟之中,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在东乡族的建筑艺术中,广泛应用木雕和砖雕的工艺,木雕多表现在插梁、飞椽、垫板、梁椽、挑席、斗拱、隔扇、墀头以及门窗的菱花、隔心、裙板、绦环方面。雕刻内容多为抽象图案如旋子、六子、梅花、轱辘草等,木雕技法上有阴刻线,浮雕、镂雕等,为建筑物增添了华贵的艺术感。 砖雕分为“捏活”和“刻活”。捏活指先用加工配制的粘土泥巴,用手和模具捏制成花卉图案,而后入窑烧成砖。刻活,指用刻刀在青砖上制成各种浮雕图案和花幅。砖雕多用于壁墙之上的各个部位,因物设图,巧施雕镂,令人流连忘返。 独具特色的民居。东乡族民居较为分散,与其它地方民居有一定差异,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东乡族建筑主要有民居建筑,清真寺建筑,拱北建筑三种。居民的建筑风格简单,朴实,实用。式样不多,有窑洞、平房、瓦房、土棚等。民居建筑:窑洞有横穴式和上炕式两种,前者较为宽敞,后者门窗合一,进门便可上炕。庄院有一字院,三合院,四合院,连铺院等。 传统庄院以平房为主,主要建筑材料为土弈,除门窗,柱梁外,其余均由泥土土穷砌平,屋顶铺一层白土,用碌碍压实。瓦房有“阳撒瓦”和“阴阳瓦”两种,“阳撒瓦”是指将瓦片仰天覆盖屋顶,“阴阳瓦”是指在“阳撒瓦”缝隙处再铺一层筒瓦,从结构上讲有“单流水瓦房”和“两流水瓦房”。清真寺建筑是东乡族宗教建筑,一般布局是“三堂合一”,即礼拜堂,水堂和经堂三堂合一,礼拜堂在中,水堂和经堂分居两边。 在清真寺大门建一高耸的宣礼塔。大殿的建筑风格有三种:一种为阿拉伯式圆拱建筑,第二种是中国宫殿式建筑,第三种是中阿合壁式的建筑,在这三种类型建筑中中国宫殿式建筑占绝大多数。拱北建筑,一般建在深山空谷,偏僻寂静,人烟稀少之地,其主体或核心建筑为各教主,老人家的墓庐。 墓庐都是在砖砌的长方型“拱子”上面再盖一座墓亭,建筑中多采用砖雕、木雕、彩绘等工艺。墓庐一般称之为“八挂”。有圆形、四角形、五角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形状,可建成一层、二层、三层高,其中以二层和三层居多。 猜你可能也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