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周易网!
中国周易网图
爱情桃花运势预测,八字运程测算、宝宝起名改名、号码吉凶,姓名打分
在线免费算命
免费取名改名
八字精算(推荐)  在线起名(大师起名)  八字合婚(囍)  姓名测分  号码测算  免费起名(新)
人气最旺易学联盟
当前位置: 文人杂谈

历史积淀下的中华传统文化特点是什么

来源:中国周易网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从不同国界的文化交流,再到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可以说中国的民族文化,在不断的更外界相融合,不断的融入新鲜的血液,那么时至今日,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是否在这个不断吸收的过程中,是不是又失去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呢?中华传统文化特点又是什么?

民族

  1、“天地者,生之本也”的农耕型文化特点。
  千百年来,人们生长作息于“黄土地”,把土地当作自己的命根子,在一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悠悠岁月中,炎黄子孙养成了一种踏实诚恳敦厚笃实的性格。土地观念是农耕型文化的核心,因此,在我国古代每个村社都有土地庙,都要敬奉土地神,皇帝每年都要到天坛、地坛祭拜天地,象征性地躬耕,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农业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规律,要求人们事事脚踏实地,不违农时,循序渐进,却忌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拔苗助长是不行的。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实用文化的特色。如在科技方面,最突出的是兵、农、医、艺四大实用文化;在人文方面,重视伦常日用,而不企求来世与天国;在思维方式方面,强调“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精神。

  农业社会靠天吃饭,在天人关系上,不强调其对立的一面,而强调其同一的一面。所谓“天人合一”,就是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2、“先祖者,类之本也”为血缘纽带的伦理型特点。
  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社会都是在血缘亲族的基础上形成的。敬祖孝亲、承宗接代、绵延世泽的“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治秩序的核心观念。

  夏、商、周的宗法制度是从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脱胎而来的。宗法制度不仅适用于同姓贵族,也适用于周朝分封的异姓贵族。同姓贵族之间是兄弟叔伯的关系,异姓贵族之间为甥舅亲戚关系。无论是同姓贵族或异姓贵族,都用血缘纽带联结起来,成为一铺坚韧的巨网。

  “三纲”是一种“身份取向”,“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适在“身份取向”条件下各种人际关系的永恒道德规范。从总体上说,“三纲五常”是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学说和“礼治”思想的发展。后人因而统称之为“纲常名教”。它实质上是中国传统社会礼治秩序的总纲。

  在封建时代,中国有两个最高的价值准则,一个叫忠,一个叫孝,忠是政治概念,自愿的服从和追随就叫忠。孝又叫肖,即效仿,子女追随服从父母就叫孝。忠孝的观念,在今天仍然存在,只是在形式上有些变化。例如,我们常用“听话”这个词,评价一个好下属,一个好孩子。听话是什么意思,当它作为一个政治价值时,无非就是“忠”,当它用来评价小孩子时,无非就是“孝”。

  3、“君师者,治之本也”的君师合一的内圣外王型文化特点。
  孔子的“礼”属于外部制约,“仁”属于内心的自觉。“礼”讲的是客观的社会规范,“仁”讲的是主观伦理修养,后者即所谓“仁”学,或“内圣”之学;前者即所谓“礼”学,或“外王”之学。在孔子那里,两者是浑然一体的。

  孟子讲的性善论、养气论、仁政论等,都是把重点摆在个人修养上,即摆在“内圣”上。

  儒学到汉代定于一尊以后,已具有准宗教的性质,君师合一,实际上起着政教合一的作用。中国的儒学提倡贤人作风,缺乏智者气度,跳不出“内圣外王”的窠臼,因而妨碍了科学思维的发展,阻滞了向近现代文化的转型的过程,其内向性、封闭性的消极作用,未可低估。这种消极作用,也表现在建筑文化上。

  中华文化本身是多元文化长期融汇而形成为一体的。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于我们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具有坚韧的凝聚作用。它的多元融汇进程对于我们接纳和消化异质文化也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结束语】“天地者,生之本也”的农耕型文化特点。“先祖者,类之本也”为血缘纽带的伦理型特点。“君师者,治之本也”的君师合一的内圣外王型文化特点。

你可能也喜欢:
老北京著名的特色历史文化
中华文化典故之孔融让梨的故事
中华文化的伟大象征:汉字的起源和来历
中华文化典故之负荆请罪的故事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