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这种说法,发指的就是头发,可以看出古人对于头发的重视以及珍贵。我们看古代剧的时候,也可能看到无论是男还是女,都留着长长的头发,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人要留长发?本期的民族文化带你去了解。 现代人很难想象,春秋时期的先民为何如此执着于头发,以至于在我们看来达到一种病态的程度。当时的人们对人的体毛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归类,汉朝时整理的《说文解字》记载了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字,归结为五百四十个部首,其中关于人体毛的部首就有五个:表现长毛的“髟”、表现颚须的“须”、表现眉毛的“眉”、表现“腮须”的“而”、表现下垂腮须的“垂”。就“髟”部里,从形容头发长、头发多、头发美等状态,到描述头发绾结方法、对头发的动作加起来就有四十一个字,光形容头发长就有四个专门的字,每一个字都有微妙的区别比较头发的长短。而在甲骨文当中,“长”这个字本来就是长发的意思,以后才演变成长短的长。 春秋时期的先民每日梳头,每隔三日后洗发,成人后不再剪发,而且成年男性还用假发补充头发。当时的人们很看重浓密的头发,使用假发就是为了在视觉上增加头发的分量。 头发的多少,也被视为衡量一个人贤良的尺度。《国语·晋语九》记载的判断优秀贵族继承人标准的“五贤”,最重要的是“美鬓长大”,就是说长发美髯,身材高大,而非折冲樽俎,运筹帷幄。 一个好的国君贤臣,比如周文王管夷吾,必须须发茂密,而他的身边总是围绕着长鬓美髦的君子。国家刑罚中的剃发、剃须也具有刑罚的实际效果,而普通人剪掉他人的头发或胡须在当时被视为是一种犯罪行为。 对当时人来说,丧失须发与肉刑丧失手足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前者是精神上的痛苦,后者是肉体上的痛苦,人们对失去须发存有畏惧感。为了保卫头发,他们用布将头包起来避免头发裸露。吕思勉在《先秦史》中反复强调,当时人认为头发是不能给别人看的。我想,古人披头散发某种意义上,就像阿拉伯妇女被扒掉面巾,朝鲜女性被扒去裤子。 不难想见,毛发在当时必然是被赋予极其重要的意义,方才在语言文字当中留下绵绵痕迹。许多人认为剃须技术的不便,是促使古人留长发的直接原因。 诚然,春秋时期生产力极度落后,虽然被后人视之为青铜器时代,但青铜器在这个时代始终是奢侈品,普通人不一定能够购置,事实上直到东汉末依然存在农民使用木制乃至骨制农具耕作的现象。更何况先民留长发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夏商周三代以前的石器时代,也就是说传说中的黄帝的时代。使用不够锐利的石器刮除体毛,无异于一场酷刑。 你可能也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