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明明已经是立秋了,天气却还是那么的炎热。本期民族文化,带你看看立秋。 立秋,暑去凉来,一年中秋天开始的日子。 2017年8月7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释曰:“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之日凉风至”,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因此立秋也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此外,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启奏:“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叶,以寓报秋之意。“一叶落知天下秋”,在《淮南子·说山训》中,用以寓意以小知大,知微见着。 立秋风物 立秋乐事 迎秋丨周代,立秋日天子会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昊(古代汉族神话中的西方天神,五帝之一)、蓐收(古代汉族神话中的秋神)的仪式。 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记载:“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 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记载:“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明承宋俗。 啃秋丨“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意为将秋咬住,表示酷暑的结束。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人们相信立秋时吃西瓜可整个秋天不生病,并可免除冬天和来年春天的腹泻。 贴秋膘丨清代在立秋这一天,会悬称称人,和立夏所称之数对比,如果体重轻了,今年夏天则为“苦夏”,人在盛暑往往食欲不佳,而秋风一来,胃口又开,是时候补回些斤两了,因此就要“贴秋膘”。立秋“贴秋膘”的说法来源清代《京都风俗志》:立秋日,人家亦有丰食者,谓之“贴秋膘”。 汪曾祺为此写过一篇文章《贴秋膘》,提到吃烤肉,羊肉切成薄片,“足邓长凳,解衣磅礴,一边大口地吃肉,一边喝白酒,很有点剽悍豪霸之气。满屋子都是烤炙的肉香,这气氛就能使人增加三分胃口”。立秋贴秋膘吃烤肉,别有一番滋味。 除了上述乐事,民间的立秋习俗多与吃有关,例如立秋时,江南一带流行食秋桃,在立秋日,无论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在其他区,还有吃鸡蛋、吃饺子、吃“豆腐渣”、吃赤小豆等等。 秋的气息就是生活的气息,比起诗人的秋天,俗世是不论季节更替,都要用吃来感受这一切。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秋天的味道,就是家常美食的味道。 立秋养生 增酸少辛敛肺气 情绪养生防悲绪 有效应对“秋老虎” 应对“秋老虎”也是立秋后养生的重要一面,在饮食上要注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多吃一些豆制品、蛋类等清淡且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要注意适当补充水分,另外多吃苦味蔬菜也大有裨益,苦味蔬菜中富含生物碱、维生素等,具有清热解暑、除烦提神和健胃功能。在起居上,秋季阳气渐收,应该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休息,提高机体对“秋老虎”的抵御能力。 立秋时节,虽然还有余热未消,但万物已经开始阴阳轮变。诗词里说“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这道出了立秋最美的变化。天上的云从夏时的积雨云摇身一变成天高云淡的卷云,梧桐树每逢秋必落叶,“一叶而知秋”。 秋色很美,虽然人们不免有些悲秋之情,但立秋带给我们的,并不只有寒蝉凄切的悲伤,还有等待收获的喜悦,还有面对每一个新的时令,我们那颗追求美好生活的心。 你可能也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