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原名周樟寿、字豫才。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 鲁迅不朽的精神遗产,除了卷帙浩繁的著译,众多笔名也是其中之一。鲁迅笔名之多,不仅在中国居首,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他原名阿张、周樟寿、豫山、周树人,1881年9月生于浙江绍兴。当时其祖父周福清在京做官,当周家添丁的喜讯传到他那里时,恰巧张之洞来访,于是其祖父便以所遇为孙取名“阿张”,之后又以同音异义的字取大名“樟寿”,号“豫山”。鲁迅7岁进私塾就以此为名。绍兴话“豫山”和“雨伞”音近,同学们常以此取笑,他便请祖父改名,后改名豫亭,再改豫才。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家乡,来到南京,投奔一个名叫椒生的叔祖,入江南水师学堂学习。 周椒生本人在水师学堂做官,却对这种洋务学堂极为蔑视,认为本族的后辈不走光宗耀祖的正路,而跑到这里来准备当一名摇旗呐喊的水兵,实在有失“名门”之雅。为了不给九泉之下的祖宗丢脸,他觉得鲁迅不宜使用家谱中的名字,遂将“樟寿”的本名改为“树人”,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 鲁迅的笔名都是有来历的,比如,鲁迅在1898年第一次写文章而采用的第一个笔名“戛剑生”,“戛”是“击”的意思,“戛剑生”这个笔名的意思是舞剑、击剑之人,它表达的是青年时代的鲁迅热切渴求战斗的澎湃激情。 1907年12月,鲁迅在《河南》月刊第一号上发表了《人间之历史》这篇文章,用的笔名是“令飞”。“令飞”其实就是奋飞的意思,鲁迅之所以用“令飞”这个笔名是在自勉自励。 1912年,鲁迅发表《〈越铎〉出世辞》时,首次使用了“黄棘”这个笔名,后来,鲁迅在发表《哀范君三章》、《张资平氏的小说学》、《考场三丑》、《刀“式”辩》等诗文时,用的都是“黄棘”这个笔名。“黄棘”这个笔名出自屈原的《九章》“借光景之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这句诗,所谓“黄棘”,含有以棘策马、驱驰迅行的意思。 鲁迅在发表小说《阿Q正传》的时候,使用的笔名是“巴人”。关于“巴人”这个笔名,鲁迅在《阿Q正传的成因》一文中说:“署名‘巴人’是取‘下里巴人’,并非高雅的意思。” 1933年,鲁迅发表杂文《夜颂》时,用了“游光”这个笔名,关于“游光”这个笔名,鲁迅的夫人许广平说:“在《准风月谈》里用‘游光’笔名所写的文章多半是关于夜的东西。如《夜颂》、《谈蝙蝠》、《秋夜纪游》、《文床秋梦》。”“游光”这个笔名含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的意思。 1936年,鲁迅发表杂文《立此存照》时使用的笔名是“晓角”。“晓角”是黎明前吹奏的号角。许广平女士说:“先生(鲁迅)最后用的笔名,载在《中流》(半月刊)上的是‘晓角’二字,他最后还不忘唤醒国人,希望我们大家永远记取这一位文坛战士的热望。” 翻看鲁迅著作,搜集其用过的笔名竟有183个: 一字笔名有16个:卂、飞、树、俟、独、洛、干、豫、L、干、敖、隼、旁、迅、直、庚; 二字笔名有117个:翁隼、唐俟、旅隼、朔尔、家干、苇索、杜斐、何干、干凡、一尊、余铭、译者、张沛、阿二、阿法、苗挺、直入、明瑟、罗怃、佩韦、周树、周悼、庚辰、庚言、孟弧、封余、荀继、茹莼、树人、候堂、飞斐、冬华、乐文、洛文、乐贲、乐雯、品音、记者、家斡、宴教、冥昭、焉于、梦文、雪之、常庚、曼雪、崇巽、符灵、康郁、隋文、越丁、越山、越侨、越容、楮冠、鲁迅、尊古、游光、遐观、编者、虞明、豫才、燕客、霍冲、孺牛、L.S.、丁珰、丁萌、士繇、E.L.、及锋、之达、子明、丰瑜、元艮、元期、不堂、中头、中拉、长庚、公汗、风声、巴人、尤刚、且介、且文、史赉、史癖、白舌、白道、令飞、自树、许遐、许霞、鲁行、迅行、独立、姜珂、黄棘、洛丈、神飞、敖者、莫朕、桃椎、索士、索子、动轩、仲度、华圉、阿张、豫山、樟寿、豫亭、符买、俟堂、润土、晓角; 三字笔名有37个:华约瑟、齐物论、唐丰瑜、唐元期、黄凯音、戛剑生、康伯(白)度、隋洛文、葛何德、董季荷、敬一尊、朝花社、编辑者、编纂者、纂述者、杜德机、何家干、何家斡、即鲁迅、张承禄、张禄如、周玉才、周动轩、小孩子、丰之余(瑜)、韦士繇、邓当世、白在宣、周树人、周樟寿、周豫才、宓子章、赵令仪、某生者、倪朔尔、栾廷石、孺子牛; 四字笔名有5个:宴之教者、宴之敖者、ELEF、旅沪记者、楮冠病叟 五字笔名有7个:朝花社同人、中国教育社、奔流社同人、诸夏怀霜社、译文社同人、铁木艺术社、旅沪一记者; 六字笔名有1个:上海三闲书屋。 鲁迅的笔名寓意深刻,内涵丰富。他早年的笔名大都含有“希望、鼓励、奋飞”等意义。如“遐观”,远看之意;“唐俟”,徒然等待之意,以示对辛亥革命后的现实失望,并示将投身于新的战斗;“黄棘”,奋发、前进之意;黄棘为神话中的木名,用其策马,使之飞奔疾驰。笔:名“霍冲、令飞,迅行……”等均属此类。晚年的笔名大都燃烧着讽刺的烈火。如:“隋洛文”是“隋落文人”之意。1930年,国民党浙江党部“呈请通辑‘堕落文人鲁迅’”,“隋落文”是“堕落文人”的减笔,并用此笔名以示对国民党的讽刺、蔑视、回击。“虞明”是“愚民”之意,取谐音,是对国民党愚民政策的辛辣讥讽。“丰之余”是“封建余孽”之意;在革命文学争论中,有人攻击鲁迅是与风车格斗的“封建余孽”,鲁迅便谐音衍化取此笔名以示反击。“韦士繇、史癖、楮冠”笔名皆为此类。 鲁迅面对政敌的恶意攻击,他的不少笔名显示了无所畏惧的硬骨头精神。如:“白在宣”意为“公开宣战”;“敬一尊”意为“回敬一杯”,“桃椎”意为驱邪除害,古人认为鬼魅最怕桃木,故用桃椎打鬼避邪,以示除恶务尽。另外,“苇萦、尢刚、佩韦、丁萌”等笔名均为此类。鲁迅用这类笔名最多,仅1933年至1934年期间,这类笔名就轮换用了60多次。 鲁迅笔名的使用从另一个侧面记录了他的思想变迁的历程,印证了一位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骁将在其一生斗争中所具有的韧性精神和灵活艺术。 更多姓名实用工具和精彩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