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花钱起名均不满意 三岁女孩家属征集好名字 新文化讯(实习记者 邓胜男)2月22日上午,长春市民霍女士拨打了本报的热线电话,希望通过本报给自己三岁的外孙女征集一个好名字。 多次花钱找人给孩子起名均不满意 霍女士的外孙女有一个可爱又喜庆的小名“田宝”,提起自己刚满三岁的外孙女,霍女士止不住地喜爱,“田宝真的特别招人喜欢,我最爱我的外孙女了。”可田宝的大名问题,却让霍女士苦恼了整整三年。“你说这可如何是好,花钱找人起的名字既不好听也看不出啥寓意内涵。”霍女士想给田宝起一个自己满意的大名。 田宝的母亲李女士表示,由于工作原因,她36岁时才生下田宝。“现在生孩子普遍都这么晚,不过我和我老公就这一个宝贝女儿,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自然是宠爱有加。”李女士称,母亲霍女士对孩子起名一事较为执着。 “孩子名字都花钱起了四五回了,我妈都不满意。”李女士觉得能够理解母亲的想法,“毕竟现在一家就一个孩子,我妈也是希望一个好名字能够给自己的外孙女带来一帆风顺的人生。” 不过,花了近1000元取的几个名字,母亲和霍女士均不满意。“这起名也太糊弄人了,名字起得都不如二年级小学生水平。”田宝的姥姥称,孩子更换了很多名字,包括“力文”“力齐”等,这些都是花钱找相关的起名人士给取的,“起名价格不等,一百、二百、三百元都有。” “现在家家有小孩的都花钱起名,我这也是紧跟潮流。”田宝的姥姥霍女士认为花钱给孩子起名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我就是想给我的外孙女起个好名字,我们全家都希望田宝能够婚姻美满,事业有成,富贵平安。” “花钱给孩子取的名字不仅体现不出女孩气质,在测名网站上的分数还比较低。”田宝的母亲李女士早在几年前就在网上知道了一些给名字的分数的网站,“我之前的名字测试才得30多分,花钱改完名字后一测是99分高分。”为了让田宝能够拥有一个高分的名字,家人甚至已经出省寻找起名行业的资深人士,但均未达到家人满意。“具体起了什么名字我真记不清了,也是别人给取的名字不够深刻。”李女士说。 据了解,李女士和丈夫都是本科学历,二人也曾考虑自己给孩子起一个好名字。“我们当时起得名字叫嘉琳,听着挺女孩的,可是网上测分并不高。” 霍女士想通过本报给自己的外孙女征集一个寓意好,测试分数高的名字,“只要我中意哪个名字,一经采用,我会给该读者现金奖励。”霍女士表示取名奖励可由取名人自行决定数额。 专家分析:起名表达对后代的期待无可厚非 但要适度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教授、博士、媒介素养课程研究中心主任闫欢认为,三岁的孩子已经对自我有一定的认识,尽快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关键的。 闫欢介绍,重视名字的寓意内涵是我们国家悠久的文化传统,是一个人最直接的传播符号,在很多情况下,名字是人与他人、与社会沟通的起点,也在一些情况下会形成一定的“首因印象”,对交往起到作用。认真对待并赋予一个新生命以具有意义的名字,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家庭责任。这一点看,霍女士一家对孩子起名一事的重视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一案例也有些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两点。 首先,名字不仅有个体属性,也是家庭文化的传承,并具有文化记忆特征的一种符号表征。比如中央电视台在国庆节特别节目的时候,曾采访过全国各地的叫国庆的人,这些人几乎全部是在国庆节那一天出生的,他们各自的家庭就把国家的文化记忆和自己家庭的喜悦结合在一起,给孩子起了这个非常有意义的名字。其他比如和出生地、气候节气等相逢的名字也很常见,这些名字都是父母祖辈抓住一些属于孩子的独特特质而起的名字。再有,也有的家庭是将自己的家庭或者宗族的名字文化传承下来,比如我们很熟悉的孔孟家族,其第二个字是有宗谱依照的,名字不仅将祖辈的记忆在这一代人唤醒,也因历史的文化记忆而让人对家族文化乃至中国文化有更多的认同。因此,从这方面来看,霍女士一家似乎偏重了名字对孩子未来寓意,而忽视了家庭与孩子、家族文化与孩子的内在联系。事实上,花钱起名已经造成了很多雷同的名字出现,已经从名字上在消解着孩子与家庭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结。 其次,我们也能透过这一案例看到另一个社会现象,就是随着生育年龄向高年龄段延展,从祖父母辈到父母辈对孩子已积累多年的期待感,在见到孩子之后如何表达的问题。我们知道起名是一种文化现象,正因为如此,起名字也将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与制约,在强烈的期待感与家庭生活水平提高下,人们很容易出现因选择的可能性加大而造成的选择困境。霍女士家庭所遇到的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我们去思考,“想起个好名字”的动机和起个“完美名字”的目标之间的协商问题,这也就是如何表达对孩子的期待,是需要适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