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牌术流派
西班牙的 Escuela Mágica de Madrid,这个圈子以 Arturo Ascanio [也就是发明 Ascanio Spread的那位大师, 现已过身], Juan Tamariz 和 Jose Corral三位西班牙牌术大师为领袖, 会员来自世界各地, 总共有四十人左右, 但主要还是西班牙及欧洲魔术师为主。 Juan Tamariz 更被认为是当世的 Dai Vernon, 是纸牌魔术最至高无上的权威。如果你想参加这个会的话, 恐怕你要失望了, 因为这个会不接受会员申请, 它只会对某些人士发出参加邀请, 籍以控制会员的素质。他们平时靠一份内部会员通讯进行联系, 每年只办一次聚会, 讨论和研究一个特定的纸牌魔术课题。 这个流派对于研究成果的发表有着非常严格的控制, 举个例子, 早在一九七零年代, Juan Tamariz便已经构思出他的 Memorized Deck [记忆牌序], 这个牌序首先以西班牙文出版, 而会员们一起把整个牌序研究的滚瓜烂熟, 但这本书的英文版本直至到了二零零四年才正式出版。 换句话说, 西班牙和一小部份的魔术师们比英语国家的魔术师们在这个课题上要超越了三十年。
这个流派对心理学以及套路的结构安排的认识已经到了一个使我感到“恐怖”的境界, 他们最明白如何去骗倒观众。 有机会的话, 不妨看看 Juan Tamariz的讲座DVD, 我第一次看的时候, 他所表演的任何一个魔术我都不知道是如何做到的。
苏格兰牌术流派
苏格兰,流派的领袖是 Roy Walton 以及其两位徒弟 – Peter Duffie和 Jerry Sadowitz, 他们三人被称为 “Glasgow Trio” [顺带一提, 编者就是苏格兰式魔术的学生]。 这个流派在世界牌术圈内的影响力相对较低, 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不及美国人那么懂得市场宣传, 但同时也因为他们是 Purist, 什么是 Purist呢? 这是指那些不愿意使用道具, 要以纯手法来表演的魔术师们。
世界上恐怕没有人比苏格兰魔术师们更懂得在套路中使用移牌术 [Pass], 半移牌术 [Half Pass] 以及 Double Deal 等技法。说起来很讽刺, 美国的 Aaron Fisher被捧至新一代的最佳牌术高手之一, 尤其是以他对于半移牌术的处理而闻名, 但如果要比较的话, Aaron Fisher比起苏格兰的魔术师们就差远了 [这是编者的个人意见, 但我真的觉得许多美国新一代魔术师们都有点儿名过于实]。
苏格兰纸牌魔术强烈地体现了以下三点:
1: 做法非常直接, 绝不作任何多余动作
2: 手法安排与使用从策略角度上而言非常新颖
3: 绝大部份的套路均可以于大部份的表演环境下使用, 非常实用
英格兰牌术流派
这个流派比较著名的牌术师包括有已经过身的 Alex Elmsley [也就是纸牌魔术史上最重要的技法之一: Elmsley Count/岩士利数牌法的创作者], 还有技巧出类拔萃的 Michael Vincent 以及编者极度羡慕的 Guy Hollingworth [他在纸牌魔术和法律上都做的比编者好], 而下一个可能会广为业界所知的人物或许就是 Jack Parker。
英国魔术师擅长于剧场式的魔术表演, 这当然不难理解: 莎士比亚 + 英国的绅士传统, 所以英格兰式纸牌魔术非常优雅, 偶而会有一些冷笑话, 又或者是所谓的比较隽永的英国式智慧。你不会看到视觉效果非常夸张, 极度强烈的纸牌魔术, 但整体而言让人颇为之赏心悦目。
在结构上, 英国的纸牌魔术强调较为细致微妙 [Subtle, 也就是不太过依赖技巧和手法] 的安排, 用一些细节来暗示某些状况, 而避免再用更多的手法去证明这种状况。
法国及其他欧洲国家流派
轮到法国和某几个欧洲国家了, 这个牌术流派的代表人物有: Bernard Billis, Jean Vallarino 和 Bebel。 法国式纸牌魔术的重点可以用两个词语概括: 华丽, 流畅。法国魔术师的创作在方法安排方面不算非常高明, 在效果上也并不惊人, 但整个表演有如行云流水, 似乎他们从头到尾都没有那种要执行手法的意识, 无论执行手法与否, 节奏都始终保持连贯一致, 使你根本无法感觉到技巧的存在。
日本牌术流派
最后要提的便是日本, 在以上众多的魔术流派当中, 日本的近景魔术相对而言是发展时间最短的, 但却成为了现在最受追捧的魔术类型。原因当然是因为近年的电视魔术浪潮, 魔术表演可以不再是一个完整的流程, 而是由几个不同性质, 不同主题的表演片段凑合在一起的电视特辑。如果不用考虑整体流程的道具管理问题的话, 那自然只需要考虑如何把一个套路的效果推至极限。
日本魔术师最擅长的是构思道具魔术, 强调一个效果的最大化, 编者曾经拥有两本解释日本魔术师著作的英文书, 分别为: The New Magic of Japan 和 Five Times Five Japan。两本书当中的纸牌魔术有不少, 但几乎全部都需要自制道具才能表演。 好处是: 这些套路的视觉效果神奇的令人咋舌; 坏处是: 平时几乎就没什么机会去表演这些套路, 而且也很难把这些套路与其它的套路一起组合成一个较长的流程。
其实编者一直觉得日本式纸牌魔术有点问题, 牌背变色等等第二重转变高潮 [Twist Ending] 是日本式纸牌魔术的拿手好戏, 但效果则显得有点儿杂乱无章。 举个例子, 当表演一个牌背变色套路的时候, 这个高潮理应同时凸显出一点: 观众所选择的牌是唯一一张牌背和其余的牌颜色不一样的牌, 也就是说, 观众一开始选择了这张牌就是一种巧合, 是一种不可能性。不过日本式纸牌魔术却不怎么理会这个重点, 牌背变色这种效果可以来得是全无理由, 跟套路的前半部份毫无关联。这种概念就像是能把多少效果加入一个套路当中就加入多少。
话又要说回来, 日本魔术师在设计道具方面的心思非常细密, 看这些套路的效果固然能让你感到惊讶, 但你知道了方法后可能感到更为惊讶, 你会自然而然地佩服他们的思路和聪明, 赞叹他们怎么可能想到这么刁钻的方法来完成魔术的效果。
除了整体风格外, 以下还有些自成一家的牌术师, 在这里也作一些讨论:
Lennart Green: 一个非常反传统思维的纸牌魔术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 但在他几乎所有的创作当中, 都没有使用过双翻牌技法 [Double Turnover]。他的 Snap Deal/Laser Deal 以及这个技法的不少应用都徘徊于神奇和穿崩的边缘。当所有魔术师都在追求如何把技巧执行的更为自然的时候, Lennart Green却说 “不自然” 也有其可取之处。
Rene Lavand: 这位阿根廷的牌术大师在年幼时因为交通意外而失去右手, 但他并没有在表演中渲染这一点以博取观众的同情。身体上的缺陷影响了他对于牌术技巧的思维, 他只能用一只手来表演魔术, 因此也发明了大量的单手牌术技法。不过, 这跟他得以成为今天倍受尊敬的牌术大师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一个魔术师的地位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创作, 因为这魔术始终是一门表演艺术, 能够开创一种独特的风格往往要比你发明了某些套路或技巧更为重要。 Rene Lavand 表演魔术时很喜欢说故事, 他会把一些动人的故事配合他的魔术一起表演, 而他的表演也因此特别具备感染力, 观众的感觉是他们被送到了另一个空间, 直至 Rene Lavand的表演结束后, 他们才重新回归现实。
Pit Hartling: 他是著名的 “Flicking Fingers” 的一员, 出版的作品不算多, 他的主要个人著作有: The Little Green Lecture Notes, Card Fictions, 两本书加在一块也只不过解释了十一二个套路。但是, 他的作品给予了我强烈的震撼。看他的作品的时候, 光凭想象, 我就知道他能够使我变回一个不懂牌术的普通观众: 完美的结构, 聪明的方法, 新颖的演绎, 独特的效果…他所发表的每一个套路都肯定经历了千锤百炼, 因为我实在不知道如何能够把他的作品加以改良。
不过, 他的魔术并没有体现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或风格, 而他也没有发明很多原创技法, 所以, 如果跟其它牌术大师相比起来, 很难说他能够对未来的牌术发展有多大影响。
以上我非常简单地概括了一下世界各地的牌术流派, 由于每一种流派的主张和哲学都不一样, 因此也影响了各地的魔术创作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