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魔术发展历史-唐代魔术的丰姿
来源:中国周易网
唐代魔术的丰姿唐代宫廷百戏杂技极为昌盛。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32年),专门设置的宫廷乐舞机构教坊,十分庞大。仅长安教坊的专业艺人即达12000多人,与之规模相等的还有东
唐代魔术的丰姿
唐代宫廷百戏杂技极为昌盛。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32年),专门设置的宫廷乐舞机构教坊,十分庞大。仅长安教坊的专业艺人即达12000多人,与之规模相等的还有东都s阳的教坊。各地方郡县亦有自己的伎人。初唐宫廷的文艺节目分为两大系统,即“十部乐”和“散乐百戏”。
唐太宗李世民在隋代乐舞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各民族的乐舞艺术,制定“十部乐”。它们是“燕乐”、“清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安国乐”、“龟兹乐”、“疏勒乐”、" 康国乐”、" 高昌乐”。其中“燕乐”、“清乐”属中国本土乐舞,"西凉乐”为经中国长期改造过的西域乐舞,其余皆为外国乐舞。各部乐中又包含若干具体节目,“十部乐”是表演艺术的总称,它不单指音乐和舞蹈,魔术亦包括其中。如 “缸中遁人”称为“新罗乐--人壶舞”,人与马的变化名为 “人马腹舞”,人体悬空称为“卧剑上舞”等等。另外,在一些舞蹈节目中也穿插了不少精彩的魔术。武则天时期的“鸟歌圣寿乐"即是其中之一。专为祝贺武则天生日所作的“圣寿乐”中,140名少女婆娑起舞,她们动作协调地变换队形,递次排成“圣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万年,宝祚弥昌”16个字,难度相当高。舞至高潮时,全体舞伎们服装色彩突然变化,时而由朱红色变为绿色,时而又从绛紫色变为大红色。魔术成了这个乐舞中画龙点睛的绝妙之处。;
我国魔术“更衣术”最初名为“圣寿乐”。玄宗时又有改进,称为《云韶乐》。邵鞍《云韶乐赋》说" …‥褧衣屡更,新态不穷,忽举手而萦紫,复回身而拖红”,由此可见,每个舞伎在衣服变换上,“屡更,新态不穷”。平冽的《开元学舞赋》写道:" …‥更衣于倏忽之中,始行于朱而曳紫,旋布绿而攒红,”言其更衣动作之神速,一个回身动作,一次旋转之间,就换了一套衣服。如果以现代“更衣术”的技术来衡量,把这么多套衣服不露痕迹地收藏于身上,并且要求变换衣裳时开展和收拢自如,在未发明“按钮”,且无“尼龙搭扣”的唐代,其难度自然可想而知。
除乐舞部分外,唐文艺演出的另一系统是“散乐百戏"。它以传统的杂技、魔术为主,包括“顶竿”、“走绳”、"跳丸”、“仙车”、“吞刀”、“吐火”、“驯兽”等。在盛唐开元年间,这些节目经常与乐舞节目同时参加皇室举行的“大酺”演出。
帝后生日,称“千秋节”。每逢这样的日子,唐皇室常在长安城宫墙边的勤政殿和花萼楼以及在东都洛阳的天津桥畔搭起帐篷,举行上万人的大宴会,大宴百官,会见外国客人。这时,百戏毕呈,名日“大酺”。《唐人小说》作者之一陈鸿祖在《东城父老传》中说:“赐天下牛酒,乐三日,命之曰'脯’,以为常也,大合乐于宫中……万乐具举,六宫毕从”。 规模的确惊人!据说参加演出人员单鼓手就达两万人。这种演出只靠京城教坊的力量是不够的,需向全国各地调集演出人员。因此,“大脯”又是对全国表演艺术的大检阅。开元年间在洛阳举行一次大酺,仅河内郡守就派来300多艺人。当时,鼓乐齐奏,彩绘的宝车一辆接一辆;连拉车的牛都戴上猛兽的面具、披上华丽的盛装。显出十足的争奇比胜的劲头。
“鱼龙”、“吞刀”、“吐火”等魔术节目,在“大酺”演出中有重要地位,尤其“鱼龙”这个节目,经过隋代的加工提高,更加精彩。几乎每次“大酺”演出中都有这个节目。《乐府杂录》说“一日赐大酺于勤政楼,观者数千万众,喧哗聚语。莫得闻鱼龙百戏之音,上怒欲罢宴”。因观众较多,聚语喧哗,妨碍弓唐玄宗李隆基看鱼龙百戏,使其大发脾气。可见鱼龙等节目多么受当权者的喜爱。
公8世纪中叶,爆发了安史之乱,文化艺术遭到破坏。此后宫廷乐舞日渐衰落,艺人流散于民间。因此,在中晚唐,以民间卖艺为主的小型魔术发展起来。唐代中期,长安卖艺者多集中于慈恩寺一带。演出场地有 “戏场”、 “乐棚”、 “道场”、 “变场” 等。道场是寺院和尚借讲经之机聚众演艺的地方,可说是一种经常性的庙会。在这种场合,民间魔术艺人特别引人注目。有演出手自臂膀上卸下,足自胫骨处下的,有击球,有剑舞,表演各种杂技,戏剧,魔术。
单凭徒手变化什物的魔术称为 “手法门”。唐代民间魔术的流行,使 “手法门”等进一步丰起来。
唐开元年间,名士陆羽 “入令党” 擅长表演 “木偶”、 “假吏”及 “藏珠”。 “藏珠”属何种技艺,目前已不甚明了;但据记载,早在南北朝时,即有 “藏珠” “弄珠”这一类变心球类的技艺,推测起来,唐代以后变化球类的成套手法魔术 “月下传丹”、 “仙人栽豆”等大灼是从此节目发展起来的。唐人蒋防的幻戏志?述了民间专业魔术师马自然的高级手法;他表演的种瓜以器临时盛土,须臾引蔓生花,结果取食,香美异常。 “又遍身及?上摸钱,所出的钱不知多少,投井中呼之一一飞出。 “空手取钱”就是后来著名魔术 “大变金钱”的一部份,属于纯手法。
唐人孙顾幻异志说:衢州一位姓施的业余魔术高手,在夜饮亲朋时,用剪刀剪一梳髻纸人。拋向地上然后自己唱曲,纸人起立飘舞不息。这可能是传统戏法 “扇戏”的最早记载。
唐代民间亦有化学魔术。段成式酉阳杂俎说:大历年间,南方一术人到,一天,寺中举行数千余人的斋会,这时,术人作法,含水喷于墙上,墙上顿时出现一幅 “维摩问疾”变相图,”五色相宜,如新写逮” 半日方才消褪,据说图中衣上的花纹经两日犹见。
还述了江淮魔术师王?的表演。他的戏法一夕开花属于比较成功之作,即将未开花密封于器皿内,一夕之后,花自开放。
唐代宗教家们的魔术技巧亦大有发展。表演时花样繁多。如咸通年间,祖珍俭用绳悬水缸于梁上,突然抽刀斩断绳子,水缸仍虚悬不落。张鷟朝野佥载)记有有凌空观叶道士能咒刀,用双刀砍一女子手臂,女子双手随刀而断,血流遍地;叶道士取水将女子双手接上 ,少顷,手臂平复如故。究其表演?法皆符合魔术程序。最精彩的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韩湘子。据青琐高议载,他在叔祖文学家韩愈面前,以仅寸余小葫芦酌酒招待客人,遍饮而酒不稍竭,又在烈火中种莲,顷刻开花。节目精彩于新意。
唐代魔术与唐其它表演艺术一样,具有多姿多彩的风貌。唐代民间魔术的大量增,为宋代魔术的分科提供了。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