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业皆有规可循,但不得不说魔术师确实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职业。他们那一双妙手能让硬币顷刻间在手掌间消失出现,也能让美女在半空中悬浮。这种颠覆思维的表演让人欲罢不能、深陷其中。但你可知在眼前发生的一切不全是魔术师灵巧双手的功劳,心理也共同参与了“欺骗”你的过程。其实现实生活中也存在这类似的技巧,只是潜移默化地出现在不同领域罢了。本文将试从这种奇特艺术本身和观众的角度出发,对其中涉及的心理现象作分析,并延伸思考与拓展,助于社会生活中的误区调整与一些心理调节。 魔术的本质是娱乐,是一种表演艺术。表面看上去打破了所有常见自然规律——让固体凭空出现或者消失,把人锯成两半,读懂人的思维等等。但众所周知,自然法则是不可违背的,魔术师其实是以人类大脑为目标,利用大脑的失灵和弱点,从而创造出幻觉,做到不可能的事情。说白了就是来营造使观众“上当受骗”的效果。戏法一般靠以下的技巧实现:操纵人们预想的“事实”,误导他们的注意力,施加巧妙地影响以使他们得出错误的结论。虽然这些实体技巧已经广为人知了,而人们对心理学效应就知之甚少了。本文通过调查实践和文献研究探析各种魔术师经常运用的心理学技巧。 心理现象分析 一. 抓住你的心理定势——误导 想想看第一次看电视是不是觉得里面有小人在动很有意思?第一次听电话是不是很有趣——话筒里竟能出声音!……总之一切都是新奇的,但你并不会觉得惊讶,只有新鲜感而已。因此魔术师给儿童变魔术是最困难的,因为小孩子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没有足够的让他们形成心理定势的经验。成人则不一样,魔术师抓住的就是成人与儿童的这种差异(即心理定势)去进行一系列误导。 最基本的误导莫过于引导观众使其得出错误的结论了。就是将想法灌输到观众的心里,使观众产生表演者所期望的一连串想法的方法。一般是暗示,或者用一些动作姿势来刺激观众推理得到一个结果。例如在帽子出兔子的魔术中,魔术师会把帽子扔向空中再接住,来暗示帽子是空的,而非刻意去强调帽子是空的,(心理定势认为假如帽子里有东西就不会被轻易抛到空中)因为这样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很多魔术师在解释一个普通的物品时反而会说这是一个特殊的什么什么来打消观众的怀疑。魔术师引导着人们的心理,让他们相信自己看出了戏法是怎么变的。而当人们相信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时,他们就不会过于注意这个戏法本身的来龙去脉了。与之相反,人们反而会自己寻找更能证实他们“理论”的证据。当魔术师最后展示出情况不是这样的时候,观众会觉得更加有趣。所以,引导观众的心理至错误的方向,不是一种快乐的巧合,而是对正确答案的干扰。也就是说人们定势下一旦心中有了某个答案,就很难去考虑另一种解答。现在你知道为什么魔术师从不跟观众较真了吧? 从事魔术表演26年的刘谦在心理误导方面也积累了许多经验。他曾经说过:“魔术师不光靠语言,有时更多靠动作。与划弧线、划直线类似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抬、降手,伸、缩手,动手不动肩膀等等很多这方面的东西,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掌控观众的心理,把你的心理定势抓住去引导。这就是魔术师一直在试着要去做到的事情。” 平时在大街上我们是不是看到到处的商场广告牌写着促销、处理、大减价?我们以为上周卖的东西价格一下降了很多,占到很多便宜,商家当然是笑而不语的,其中的道理就不言而喻了……所以,心理定势就是指对某一特定活动的准备状态,它能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同时,心理定势的存在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只用常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求用其他“捷径”突破,因而也会给解决问题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做某些事的时候可以尝试着用一些逆向思维或其他方法去解决,没准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