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镇是山东省政府首批公布的中心镇,被誉为莒县的“北大门”。东莞境内山峦起伏、风景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文化资源丰富。我们知道,东莞也是人杰地灵,出过不少的名人。那么,你们知道东莞的特色习俗和文化是什么吗?现在就让小编来揭晓广东文化中东莞的冬至习俗。
一、客家一带:做萝卜粄、吃焖鹅 萝卜粄是最具客家风味的冬至食品,在客家人的餐桌上必不可少。 先把萝卜刨成丝煮熟后,压干多余的水分。再用猪油将虾米、猪肉、腊肠等馅料爆香,然后将它们跟萝卜丝、芹菜粒、适量的盐、胡椒粉等调味料搅拌在一起作为馅料。接着把这些馅料放进用粘米跟糯米做成的粄皮内,做成圆饼模样,放置在新鲜的榄叶上(也可用芭蕉叶),最后用锅蒸熟即可食用。 二、东坑:咸丸 在东坑,人们会取用当天的剩菜,馅料一般为虾米、瘦肉、蚝豉、鱿鱼、冬菇、青菜熬成,咸丸用糯米粉搓团投入汤锅中即可。 三、茶山:同样是咸丸,但是只有咸,没有馅儿 四、城区:做“冬团” 一般来说,“咸团”用眉豆、少量沙姜、糖、盐做成:“甜团”的馅较为丰富,有爆米花、花生和黄糖。 五、沙田:煲红薯糖水 六、企石镇:菜头角 为了迎接冬至,企石镇不少家庭都会聚在一起,动手做菜头角,在冬至前欢迎亲朋好友来作客。 要完成一个完整的“菜头角”,首先把包裹馅料的糯米粉和粘粉混合煮熟,再放入用萝卜、腊肉、腊肠、虾米、花生、豆腐干制成的馅料,然后放进锅炉蒸熟、贴叶而成的。 七、其他习俗:拜冬、男的理发,女的洗头 东莞水乡片的一些镇街有个习俗,就是冬至节前要理发,东莞本地有句顺口溜:“担冬担矮小,担年担富贵”。意思是,如果头发没有修理,就“担”着头发(即“顶着头发”)过冬的话,就不会长高,会变得矮小。如果“担”着头发过年,就能富贵。所以以前东莞人从冬至过后都不理发,到过了正月才去剃头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