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不同的地区有各自的清明习俗,也有各自的提倡和禁忌的事情的,各自的看法是不同的。想知道台湾是怎么过清明节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文化看看吧。 台湾民众的扫墓习俗,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祭扫,仪式及祭祀的东西比较简单,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类和糕饼;二是修整祖墓,祭礼相当隆重,供祭的祭礼一般包括各种祭礼品十二种蔬菜及粿类、糕饼等。扫墓时一定要在坟墓的四周献置“墓纸”(用五色纸剪成长方形)每张纸压上小石头,还得放一沓在墓碑上。这个仪式俗称“挂纸”,是献给祖先的钱。 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围在坟墓四周吃红蛋,蛋壳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扫墓的同时,也要祭拜长期站在一旁守护墓地及祖先安灵的土地公(有一块小石碑),一方面是慰劳,更有感恩图报的意思。 台湾还有一个特殊习俗,如果在这一年内家中有喜事,扫墓时要整修坟墓,还得准备一个小红灯(油灯)点在墓前,回家时再带回家,据说可招来更多的喜气和吉祥。过去的台湾农村,每当扫完墓之后,都会有一群孩子前来讨粿类,来的人愈多,表示这一家族日后将愈发达,主人们也都乐意分送“发粿”或金钱给那些孩子们。 扫墓出发前的准备 二、准备祭祀用的牲礼与纸钱: 除了三牲或五牲外,还要准备发糕(代表子孙发财)、苹果(平安)与香蕉(黄色代表大吉大利),但是不可以选择番石榴,因为番石榴又叫番石榴,有“番”字,因为死人都番过来了不就是尸变了吗!也因为谐音的关系,所以西红柿也不可以在祭祀的水果之中,因为我们不想与电视剧一样“与殭尸有个约会”呀!祭祀用的纸钱也有分成金纸与银纸,金纸是给神的,也就是给土地公的,而银纸是给祖先与阴间的好朋友的。 备注:用番石榴不好还有一个原因,在台湾称会跳票或是没有信用的支票叫番石榴票,所以不用番石榴祭祀就是希望我们所祈求的福气不要跳票。 三、先在家祭祖: 猜你可能也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