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小戏源自于明末清初,是一个剧目短小精悍、音乐清脆欢快的小剧中。它产生于太行山脊和顺县的凤台村,至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大家或许对于这种别具湖光山色的凤台小戏并不是特别的了解。 凤台小戏的分类 凤台小戏的的音乐特色 凤台小戏的唱词自由流畅、朗朗上口,唱句长短不等,但文学性强;语言精练、生动活泼、韵律和谐,唱词有七字句、十字句、五字句、四字句、三字句和类似元曲结构的长短句,运用自然,不拘一格,给人以干净利落的美感。唱腔中的虚词衬托和全部唱腔血肉相连,使唱腔丰满动人,韵味更浓,如“哪哈依呀嗨”、“哎嗨呦”等。凤台小戏的道白与其他剧种不同,它以“蒲白”为基调,除了唱词间的夹白和简单的对话外,大都以韵白为主,间或也用方言乡语。每句字数相等,句尾必须押韵,并和唱腔前后呼应,相辅相成。表演上唱、做、念兼备,没有武功戏。 “凤山脚下一枝花,元夜飞红分外佳,歌舞飘香入万户,千年传艺在农家”,这首诗充分反映了“凤台小戏”这一民间剧种的历史艺术价值和地方特色,和河曲二人台一样,都可堪称为山西群众最喜闻乐见的魅力艺术。总的来说,“凤台小戏”的曲调流畅而优美,风格清新,结构方整,节奏活跃富于变化,特别具有一种湖光山色的韵味。 您可能也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