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传统建筑是安徽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安徽的建筑不仅美学价值极高,还有浓厚的安徽气息以及安徽文化的厚重之感。安徽的建筑因其地理位置和气候表现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性。安徽建筑给人最初的印象大多是精致,美观的感受。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安徽民居是安徽省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特点鲜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安徽民居其布局一般都以三合院或四合院为基本单位,但宏观世界与北京的院落形式有别。根据当地气候、地形的特点,安徽传统的民居建筑多为各种造型的二层楼房,有的依山傍水,有的参差起伏,有的层楼叠院,精致朴素、堂皇俊秀。但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汉族,其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旧时徽州城乡住宅多为砖木结构的楼房。明代以楼上宽敞为特征。清代以后,多为一明(厅堂)两暗(左右卧室)的三间屋和一明四暗的四合屋。一屋多进。大门饰以山水人物石雕砖刻。门楼重檐飞角,各进皆开天井,通风透光,雨水通过水枧流入阴沟。 俗称“四水归堂”,意为“财不外流”。各进之间有隔间墙四周高筑防火墙(马头墙),远远望去,犹如古城堡。一般是一个家庭之系住一进,中门关闭,各家独户过日子。中门打开,一个大门进出祭奠先人。徽州山区气候湿润,人们一般把楼上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栖息之处,保留土着山越人“巢居”的遗风。楼上厅屋一般都比较宽敞,有厅堂、卧室和厢房,沿天井还设有“美人靠”。 房外墙,除入口外,只开少数小窗。小窗通常用水磨砖或黑色青石雕砌成各种形式漏窗,点缀于白墙上,形成强烈的疏密对比。民居正立面,墙上有卷草、如意一类的砖雕图案。入口门框多用青石砖砌成,给人以幽静安闲之感。 明清时代徽州一般的民居均为大宅,以三合院或四合院最为普遍。院内再用高墙分隔,形成小天井。前庭两旁为厢房,楼下明间为堂屋,左右间为卧室。堂屋一般不用隔扇,为开敞式。厢房开间窄小,进深很浅,故采光性能较好。上层多为“跑马楼”形式,通廊环绕,均用镂雕精细的木栏杆隔扇加以装饰。 书房和闺房都在楼上。这样,一方面不受来往客人的干扰,另一方面,读者疲倦或孤独苦闷时可凭窗远眺,得到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有的二楼还没有隐藏在栏杆雕花之中的小窗,以供闺房之中的小姐偷看楼下厅堂里有青年客人,便于选择称心如意的郎君。 除外墙防盗外,富有人家室内还有暗室,由于平面复杂,暗室入口常用砖墙面、木雕装饰等掩盖,所以难以发现。除暗室外,还有夹层设计,从楼下看,以为是楼上的楼板,而上楼后,脚下就是地板,这种夹层设计,有时一家人中,也只有一两个人知道。里面放有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 朝北居 屋套屋 重檐 雨过天晴,居民开门发现太祖此般模样,以为死罪难逃,跪地不起,太祖却未责怪,问道:歙州屋檐为什么造的这么窄呢?村民答曰“这是祖上沿袭下来的,一向都是如此。”太祖便道:“虽说祖上的旧制不能改,但你们可以在下面再修一个屋檐,以利过往行人避雨。”村民一听,连称有理,于是立即照办,自此以后,徽州渐渐所有的民居都修上了上下两层屋檐。 满顶床 压画桌 猜你可能也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