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地方的方言,有四川话,粤语,闽南话,温州话等等多种多样,他们都有个各自不同的特点。每种方言也有着不同的语音和语法。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绍兴文化中的绍兴方言。 绍兴境内南山北海,俗谓“十里不同音”,城乡语音差别很大,即使是城里口音,也因年龄、文化、经历和受普通话影响,个别字音有些差异是势所难免的了。初到绍兴听人讲话好似“听歌”,满耳的“越剧曲调”煞是好听。 对于绍兴方言的前生--越谚,越谚作为一种方言,除了方言的一般意义以外,还有它的特殊价值。因为这种方言渊源古老,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另外,这种方言的发展过程也相当复杂,这个地区最早流行的方言是古越语,早在史前,随着越人的迁徙流散,这种方言就传播到国内不少地区以及海 绍兴方言的研究历史比较悠久。清代,主要有康熙年间毛奇龄《越语肯綮录》、乾隆年间茹敦和《越言释》和光绪年间范寅《越谚》,其中尤以《越谚》为“分类考释派”代表作。此外,当时绍兴方志也已记录一些绍兴方言词语。 以现代语言学方法表述绍兴方言,始于20年代末赵元任编撰的《现代吴语研究》。该书记录了绍兴县、诸暨县王家井、嵊县太平、崇仁4个点的语音材料、少量词语和语法例句。 1959年,王福堂发表《绍兴话记音》,比较系统地介绍绍兴县东头埭土语的语音和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浙江省部分高等院校对绍兴地区方言作过几次普查,成果汇于《浙江方言分区》、《浙江方言词》以及绍兴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编的《绍兴市谚语卷》。 一种语言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相应地域范围内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文化素养。方言,反映了特定地域的文化现象。 绍兴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导演汪嘉宝用“依字行腔”来形容方言与曲艺的关系。正是因为不同的方言,才有了风格迥异、各有特色的曲艺。 在绍兴,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5个曲种,绍兴莲花落、绍兴平湖调、绍兴宣卷、绍兴词调、绍兴滩簧等,无不依附于绍兴方言,正所谓“尺板的笃琴弦起,说拉弹唱总相宜”。因绍兴方言实在过于生动,以至于很多发音很难找到能匹配的字,所以“义存于声,声近义通”被作为绍兴方言书面表达的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