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族文化中,鼓占据了重要地位。鼓的种类有很多,各地方的文化不同,造就了不一样的鼓文化。例如南方鼓舞、陕北洛川“蹩鼓”、安徽“凤阳花鼓”等等。本期延安文化,就为大家带来延安的壶口斗鼓。 陕北鼓多,素有舞鼓之乡的美誉。安塞腰鼓威振海内外,早已家喻户晓。宜川胸鼓、洛川蹩鼓、志丹扇鼓、黄龙猎鼓各领风骚。还有黄陵抬鼓、土基对面锣鼓、富县飞锣等然而,就在延安东南、黄河之滨的宜川县壶口一带,却有一支雄壮威武的锣鼓一直藏在深山无人识,它有陕北锣鼓的特征,又有山西威风锣鼓的影子。这就是相传起始于大禹治水的壶口斗鼓。 据《宜川县志》记载,壶口斗鼓过去称赛锣鼓,惯称“大家俱”。有大鼓、大钗、大锣3件,打起来音响宏远。过去春节庙会、求神祈雨时演出,现在春节、旅行、文娱、集会都敲锣打鼓。过去庙会期,各村锣鼓相遇,互相比赛,壮汉挥动鼓锤、舞起大钗、击起大锣,浑身使劲,汗流浃背,数村相对,互不示弱,有时发生冲突,社头出来调解,此谓之赛鼓。 壶口斗鼓使用的乐器不多,只有鼓、锣、镲三件,却能打出大自然的风雨雷电,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打击技巧的变化有正击、轻击、边击、邦击;镲有擦击、抛击、闷击、平击;每种击法还可细分,共打法技巧不下几十种。传统配置比例是一鼓对一镲。演奏方法是主鼓指挥,锣主奏,群镲齐鸣,众鼓争威,上百面鼓,成百付镲,共鸣齐奏时,如天地轰鸣,使人感受到当年大禹征服蛟龙的威风。 表演时,表演者结合鼓点节奏场面变化,作出种种舞姿身段。鼓手有“左右开弓”、“马步冲击”、“穿插对打”、“开合斗打”;锣手有“反扣前冲”、“回扣后弓”;镲手有“双人对镲”、“大镲高翻”、“胸前空翻”,还有“单翻”、“双翻”、“斜叉”、“正叉”等,鼓锣镲在这里变成刀枪剑,演奏者则成为将校卒,威武雄壮,“舞”成了“武”。演奏中巧妙自如地运用了“鼓花”、“锣花”、“镲花”,加之棰腕上的彩带装饰,整个场面显得五彩缤纷,给予人以酣畅淋漓之感,“武”又成了“舞”。 壶口斗鼓的鼓谱有乱刮风、三条碱、四声鼓、高桥鼓、大秧鼓、歇歇鼓、跑罗汉、常流水等几种。鼓谱通俗,象乱刮风的鼓点口诀为“一二连三四、花花小五六,掸七掸八成一十”。 你可能也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