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中山纪念堂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广州人名与海外华侨集资兴建的。花了2年的时间完工。又过了25年后,把高搭5米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屹立在纪念堂面前,可看出人们对他有多尊敬。那么本期广州文化,就一起来了解中山纪念堂的历史。 历史发展 建筑面积为3700平方米,高49米,四面为4个重檐歇山抱厦,拱托中央八角攒尖式巨顶。白色花岗岩石为基座和台阶,淡青色大理石为墙裙、乳黄色贴面砖为墙身,紫红色水磨大柱上盖宝蓝色琉璃瓦顶,层叠舒卷,显得格外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前檐下横匾高悬孙中山手“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致性的建筑物之一,又是广州市大型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它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1936年,广州市各界人士在此举行禁烟大游行; 1945年9月,驻广州地区的日本侵略军在这里签字投降解放后,每年各种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省市的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都在这里举行,如教育基金百万行、广州国际集体婚礼、纪念毛领袖诞辰10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纪念抗战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等等。 解放前夕,纪念堂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解放后,人民政府从五十年代初开始至1988年曾七次拨出专款对各项设施进行修葺和完善。1998年再次拨款6000万元,对纪念堂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性大维修,更换了中央空调、灯光、音响、座椅,重新改造了贵宾室,化妆间、舞台,增加了消防喷淋系统和保安监控系统,堂前中山塑像改用铜材铸造,对广场、环境亦作了进一步的美化。 建馆人物 堂内有一个近似圆形的大会堂,直径71米,分上下两层,共有座位4700多个。设计者用四根大柱子(柱子位于四周的墙壁中),支撑着四个大跨度的钢桁架,像一把张开的雨伞,组成一个巨大的拱形屋顶。拱形屋顶托起八个主桁架,组成一个八角亭子。这是建筑师吕彦直(1894年――1929年)设计的。 南京中山陵和越秀山上的中山纪念碑也是他设计的。他在35岁时早逝,未能亲眼看到他自己设计的这座宏伟纪念堂。1956年,重铸的高5米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屹立在纪念堂前。1963年对纪念堂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屋顶全部采用蓝色琉璃瓦。 在6万多平方米的公园四周增建了铁栅栏,在园内栽种了很多树木、花卉。纪念堂已成为广州市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的场所。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曾7次拨巨款对中山纪念堂堂体进行修葺和进行周围环境的维护,使这里变得更为幽静、舒适,是中外人士游览之胜地。 你可能也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