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在历史文物上保存的大多都是一些字画以及烧制而成的瓷器。瓷器最为出名的就是出自于“瓷都”景德镇,不过在不同地区的瓷器也有着很多当地的特色。 那么,本期学习德化瓷器鉴定要领。 瓷土和釉料中都含有一定的氧化铁,氧化铁经过1300度高温焙烧后,会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青色,但如果胎土和釉料中所含的铁元素含量低于0.75%,经过焙烧即会形成白瓷。 因此,德化窑烧造的白瓷不是将白色的呈色剂添加到胎土或釉料中,而是选用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和釉料,再经过加工,使其含铁量降低,在高温还原的氧化中,洁白的瓷胎加上纯净的透明釉就能烧造出白度极高的白瓷。 所以在白瓷烧造史上先后出现有“青白釉”、“甜白釉”、“象牙白”等白瓷产品。德化窑生产的白瓷是白而不青,还是由于含氧化硅和氧化钾,玻化程度极佳,胎薄釉片白,产品透光色呈粉黄,这是与别的白瓷不同的地方。 五个鉴定要领: 2、迎光观察:明代早期胎色白中泛粉红或肉红色。明代中期胎色白中泛肉红或牙黄色,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胎色白中泛牙黄或牙白色。当然,迎光观察各个时期所显颜色,也会因作品的厚薄、配料的微少差异,以及烧制时温度控制的微小差别而出现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凡古代德化白瓷或青花瓷,不管其厚薄,迎光或灯光全部均应透光,如不透光就是赝品。这是判定真伪德化瓷器的一项重要依据。 3、釉面光亮度观察:仿品釉面一般光泽度过亮,给人以刺眼感觉。真品釉面温润弱光。 4、从制作工艺上观察:仿品一般为模型注浆后分段安装而成,判定时应注意:由于采用注浆成形工艺,故器内会出现瓷浆流动纹路,一般成垂直状,且胎体薄而轻,釉呈奶白色,用放大镜观察一般有气泡,无真品腴润悦目之特征。 在同一纹式同一对称物体上,造型往往千篇一律,尤如印刷制品,给人之感觉是过于规正、死板、毫无生机。真品则为手工捏塑堆贴。在捏界面处一般都留有手工捏制的痕迹。对同一纹式同一对称物体造型仔细观察时,一般都有细微变化,正是这种微小的差异,它既能反映出作品的真实性,同时也更显示其自然和灵气。 5、从易损的部位上观察:真品在长期收藏过程中,如手指、衣纹、珠粒、牙齿等,尤以精细易损部份常出现的折断、损伤甚至脱落现象,这些伤痕均应为旧痕。新仿品则没有这些特征。 真品判定一般应掌握以下三个要领:一是看,方法是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易损部位有无断裂痕,界面是否为旧痕。二是闻,方法是把瓷器放在一个无任何异味器皿中一段时间,然后在房间或办公室内确定无风静止的状态下,将器物迅速从器皿中取出的一瞬间,立即用鼻子闻断裂口及其它部位之味道。 这种方法至少可以印证以下几个问题:1、可以判断出断裂缝是用什么粘合剂胶接;2、根据气味的强弱,可以判定断裂口胶接的大体时间;3、也可以断定除使用各种粘合剂外,还可能使用了哪些化学药剂。 三是舔,方法是先刷牙漱口,清除口腔中异味后,在物品的无上釉部分轻轻舔一下,接触面尽能大些,看是否有异味,一般情况是,凡舌头感觉有轻微“麻”之现象,这件物品通常是使用过酸性化学药剂浸泡过。 你可能也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