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座原创 >> 《星战前传3》安纳金耳根子太软
|
《星战前传3》安纳金耳根子太软 |
与《星战前传3:西斯的反击》(简称《西斯的反击》)精彩的战争和打斗场面相比,影片对于巴尔拜廷议长、长老会以及摇摆在他们中间的安纳金的刻画太弱。长老会看上去像一个官僚机构,面对年轻冲动的安纳金,杰迪大师们只会摆出一副过来人的面孔说教,让人怀疑他们是否有意将安纳金推向“原力”的黑暗面。杰迪大师们的义正辞严在议长时而和风细雨、时而暴风骤雨般的思想工作面前,显得无比矫情和脆弱。所以当安纳金经过短暂的摇摆即投向“西斯”的怀抱时,观众仍然缺乏对他内心痛苦的深刻体察———也许会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惋惜:这个年轻人的耳根子太软了!
数年精雕细琢,《西斯的反击》的影像令人无可挑剔。即便是我们的梦境或者幻觉,也未必及得上它大胆、精细和逼真。作为“星战”系列的终结篇,《西斯的反击》对数字特效的运用继续保持着超一流水平,成就整部“星战”史诗的技术神话。然而,如果仔细探究史诗带给我们的震撼,会发现其中再没有多少是属于“人之初”的惊奇,绝大部分只是“旧梦重温”式的赞叹。
这是一部承上启下的电影,“星战”迷期待着看它如何将“前传”与“正传”完美缝合。所谓“行百里路者半九十”,所幸《西斯的反击》完成任务,不仅将主要情节顺利过渡,而且照顾到了许多细节(比如抹去机器人C-3PO的记忆)。这大概是电影史上最奇特的一部续集:它的前因和后果都已经注定!所以我们在这部电影里能够看到比其他5部加在一起总和还要多的情节转折。有些转折显得缺乏铺垫、过于草率,实属无奈。在有限的篇幅里,《西斯的反击》把最多的笔墨花在了安纳金向黑武士的转变上,这实在是深得人心之举。
掐指算来,距1977年5月25日《新希望》首映已有28个年头。如果把“星战”系列比做一个人的话,它已经年近而立。人到中年,心态会有微妙变化,电影也不例外。“前传”里,卢克的冲动、素罗的轻佻都被当成积极和探索的象征,被赞美、讴歌。《西斯的反击》却一再通过杰迪大师之口,告诫年轻人要警惕“爱、恐惧、愤怒、嫉妒、欲望、仇恨、骄傲”等“不良情绪”,只有“平静”才能让人强大。真想知道,如果“星战”系列除了气势恢宏的战斗场面之外,剩下的都是些四平八稳、未老先衰的大师们,观众还会给予它像现在这样的热爱吗?(王陈)<过时的视觉效果b《西斯的反击》的视觉效果一流,但并非完美,因之是过时的视觉效果。相对前5部“星战”,《西斯的反击》更多的是延续而非创新。
《西斯的反击》沿用“星战”系列的传统视效模式,在背景勾画、人物造型、战争场面等方面都没有实质变化,但是在细节的表现上不遗余力渲染铺陈。开场木法星附近星舰混战一场戏,除了镜头的运动复杂一些、飞行器的数量多了一些之外,比起1997年《星河舰队》中外星蜘蛛攻击地球人舰队的场面并无优势;人物造型向“奇、丑、怪”方向继续发展,只有半人半兽的格里菲斯将军让人印象深刻;影片开始不久撕开飞船蒙皮的蜂鸣机器人不就是《黑客帝国》的机械章鱼吗?
对传统视效的尊重保持了史诗结构上的连贯性和对“星战”迷的号召力,但是今天在电脑特效满天飞的电影银幕上,《西斯的反击》显得老气横秋。比起《黑客帝国》系列的“子弹时间”“打飞100个史密斯”、《蜘蛛侠》系列的“在摩天大楼间飞跃”“阻止高速列车脱轨”抑或《后天》的“冰冻星球”,其观念是明显落后的,其呈现和给观众造成的冲击只比“意料之中”高一点点而已。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对于那些热爱宇宙,尊敬爱因斯坦、霍金、彭罗斯,小学时捧着用蜡烛烟熏黑的玻璃板观测日食、中学时钻研“光谱红移”“大爆炸”等理论,大学时凌晨时分顶着寒风观测流星雨,工作后从VCD里一看到星舰、激光束就激动的人而言,《西斯的反击》的视效已经足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