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姓氏源流
相(Xiāng,Xiàng)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姒姓,是夏朝王族的后代,以祖名为氏。夏朝有帝相(Xiāng 音乡),其后裔支庶子孙,有的以祖上的名字为姓,称相氏。
2、出自子姓,是商朝王族的后代,以地名为氏。商王河亶甲原居于相(Xiàng 音象),为都城。后又迁都,留居相地者便以地为姓,称相氏。
★★★得姓始祖:帝相。相除了平常的读音外,还可以读作第一声(Xiāng 音乡)的音。作为姓氏,相氏也因为读音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源流。读作第四声的相氏,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后汉的武洛山出了四个大姓,第二个就是相氏,是殷的故城,殷姓是以地为姓氏的。也就是说,读作第四声(Xiàng
音象)的相氏,是后汉时期所谓“南蛮”武洛钟离山的四姓之一。读作第一声的相氏,根据《姓谱》的记载,商丘有相氏家族,是帝相之后。即读作第一声的相氏,则是夏代第五位君主帝相的后裔,历史悠久,并且是夏禹姒姓后裔。一般人对于相氏的读音多是读“乡”而不是“象”。因此源自夏代帝相的一支,一向比较兴盛,我国相氏家族中绝大部分都是夏禹的后世子孙。故帝相为相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相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商汤的第十一世祖先名相土,相传是马车的发明者,相土的支系子孙中有以他名字的一个字为姓氏,称为相氏。上古时,夏朝王族中有一位夏王名帝相,是夏王仲康之子,他的后代中,曾有以相字为姓。另有一说,上古商朝王族的后代中,有位商王名为河甲,曾迁都到一地名为“相”(今河南省内黄县东南)的地方,其中不少留在相都的后代就以地名为姓,即相氏。望族居于西河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离石县一带。
三、历史名人
相 威:元朝国王速浑察的儿子。喜请士大夫,听读经史,论古今治乱,以及直臣尽忠,良将制胜等事,以故临大事决大议。博学多闻,言必中节。因伐宋有功,授征西都元帅,拜江淮行省左丞相。
相 礼:明代诗画家,能诗善奕,当世无敌。
相世芳:明朝人。正德年间进士,历官刑部郎中。为人沉着,刚毅正直,知识渊博,以文章著称。嘉靖年间,因直言谏议,被戌延安13年始诏还,终身无怨言。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西河郡:战国时魏置。在今山西、陕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
巴 郡:战国时秦国取巴子国之地置巴郡,在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
2、堂号
讽德堂:后秦人相云,善讽。姚兴好佃猎,有时损害农作物,无人敢谏。相云作了一首《德猎赋》,大意是猎者也要讲德,绝对不能伤害庄稼。对这一讽刺作品,姚兴读了,大加赞赏,赐了相云金帛。姚兴的行为也有所收敛。
============================================================
【相姓宗祠通用对联】
〖相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宗开相地;
秀毓西河。
——佚名撰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相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帝相启姓;
巴郡阀阅。
——佚名撰相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赋讽德猎;
守戍延安。
——李文郑撰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十六国时后秦冯翊人相云。文桓帝姚兴喜欢出游打猎,影响了农事,相云作《德猎赋》来讥讽,姚兴读后,认为他提得好,赏赐金帛给他。下联典指明代安邑人相(Xiāng
音乡)世芳,正德年间进士,官刑部郎中。嘉靖年间,戍守延安十三年而无怨言。博览群书,能诗文。
兴朝辅弼;
翼帝股肱。
——佚名撰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元·相威事典。
-----------------------------------------------------------------
〖相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木沸叶绿,兴旺之象;
目清眉秀,俊杰之才。
——佚名撰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相姓之“相”字的析字联。
猎德赋成,上林媲美;
徙都畏逼,后嗣分支。
——佚名撰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相云,作《德猎赋》。下联典指上古夏后相商王河亶甲原居于相,为羿所逼,徙都商丘,后嗣以相为氏。
赋成猎德,惊神泣鬼;
政秉乌台,缉盗鸣冤。
——佚名撰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相云事典。下联典指元代江淮行省左丞相相威,本国王速浑蔡之子,伐宋有功,官征西都元帅。
临事决议,所言必中;
能诗善奕,当世无敌。
——佚名撰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代左丞相相威事典。下联典指明代诗画家相礼,字子先,华亭人。能诗善奕,当世无敌。
【中国人民解放军相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相炜少将
相炜(1917-1993),辽宁省营口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山东省博兴县委军事部部长,中共广饶县委书记兼游击大队政治委员,中共博兴县委书记兼游击大队大队长,清河军区独立师政治委员,中共清河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兼秘书长,中共清东地委副书记,渤海军区政治部敌工科科长,中共天津工作委员会书记,回民支队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7师19旅政治部主任、警卫团政治委员,第6纵队17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第43军128师副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128师政治委员,长沙政治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93年9月2日因病逝世,终年76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