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网周易电子书籍
  【名字大全目录】           
白姓来源 白氏姓名大全
  白姓,在1998年中国统计的姓氏中居于第73位,在台湾属第64大姓。白姓不仅在汉族是大姓外,我国蒙、回族中也都有白姓。据考证,我国蒙古族中的白姓出自内蒙古喀喇沁部落,回族的白姓出自阿拉伯语。
  
一、主要来源:

  白姓的来源比较复杂,有许多互无关系的支派。据史料记载,白姓来源主要有五支:
  第一支:远古延续。据《姓氏寻源》记载:“《元命苞》云:炎帝臣有白阜怪义之子,为神农通水脉,当为白姓之始。”这说明早在远古姜姓部落炎帝神农氏之时,就已有白姓存在,在嗣后几千年的沧桑变化中,其子子孙孙繁衍至今。
  第二支:以邑为氏。据《通志" 氏族略》云:“芈姓,楚白公胜之后也。楚有白邑,其地在蔡州褒信。”另外,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自述白氏先祖世系的《太原白氏家状二道》和《姓纂》分别记载说:“白氏芈姓,楚公族也。楚熊居太子建奔郑。建之子胜。居于吴楚间,号白公,因氏焉。”、“黄帝之后,秦大夫白乙丙,楚有白公胜,楚平王太子建之子也”。把以上两种说法相互引证,则可知这一支是源自春秋时楚国公族白公胜的后代,推溯起来便是远古颛顼帝芈姓后裔。
  第三支:出自姬姓。据《新唐书" 宰相世系》云:“白氏出自姬姓。周太王五世孙虞仲封于虞(山西平陆东),为晋所灭。虞之公族井伯奚媵伯姬于秦,受邑于百里,因号百里奚。奚生视,字孟明,古人皆先字后名,故称孟明视。孟明视二子:一曰西乞术,二曰白乙丙,其后以为氏。”说明这一支是百里奚的后裔,即以其孙白乙丙的字为姓。又因春秋时的秦国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故这支白氏起源于今陕西。
  第四支:以地名为氏。据《姓氏考略》:“又或以地为氏,唐置白州,即逸周书所云白氏之国”和《姓氏寻源》:“《逸周书》白民之国,今之白州,或有以地为氏者” 两处引载,说明这一支是缘自古代南方地名白民国为氏。
  第五支:他族改姓。据《万姓统谱》:“五代,吐谷浑酋长白承福,庄宗赐姓李。陈永贵,胡人,本姓白,为行军总管。李可久为吐谷浑宁朔两府留后,本姓白氏,赐姓李,望出南阳”和《北县氏族略》:“唐白元光本突厥人,封南阳郡王,其后为白氏。” 两处引载,这一支由少数名族改姓而来。
  二、主要聚集地及迁徙分布
  1、依据史料记载,白氏早期主要分布于秦、楚、魏等地(今陕西、河南一带)。战国时期,河南白姓(白公胜一支)迁入陕西等地。秦时,始皇一统天下,封白起之子白仲于山西太原,其子孙遂世居太原。魏晋南北朝之际,白仲之后形成太原郡望,进而或迁陕西韩城、渭南;或迁湖北襄阳;或迁河南洛阳,皆在当地发展旺盛。隋唐时期有迁至今宁夏、甘肃、广西者,如唐代白孝德微安西人(府治今甘肃临潭县东),白耸为马平人(今广西柳州);隋代以后,白姓有更多新鲜血液注入,使得白姓家族更趋繁茂庞大。唐时,白仲后裔白温,迁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白鍠居郑州(今属河南);白鍠之孙为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晚年居洛阳(今属河南)香山,为白姓迁洛始祖。又据白居易《太原白氏家状二道》和《姓纂》之说,白姓还分布在今河南偃师、伊州、宜阳、巩义、郑州、新郑、沁阳等地。五代时,白姓迁于古时南阳,后繁衍旺盛,形成当地望族,且以“南阳”为郡望堂号。宋元时期,有白姓族人为避金人及蒙古军队南下,纷纷徙迁南方,嗣后还有一些其他姓氏的人改姓白,宋时期还分布于今浙江、安徽、江西、江苏、广东、福建、河北以及东北、西北的一些地方。但总体看来,白姓仍以北方为主居地。明朝,白姓作为山西大槐树移民姓氏之一,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北京、天津等地。从清初开始,闽、粤白姓有陆续入居台湾,进而移于海外者。今日白姓以四川、山西、陕西、河南等省为多,这四省白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白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
  2、在台湾,白氏族人,大都集住在台北、南投、台中三地。台湾的白氏开基始祖是明朝末年抵达台湾的。永历二十八年(1673年),有白圭与徐阿华等七人移住旗后,盖寮捕鱼,并建始祖宫;清乾隆初年(公元1736年),有泉州人白祖孙与林钦宗、林忠等人,入垦台北县五股乡德音村蓬莱坑;嘉庆年间(公元1796年),又有泉州人白姓入垦台北县平溪乡平湖村石碇了,遂使台湾的白姓一代一代地繁衍发展起来。后又有移居新加坡等国者。
  四、待考证疑点
  白姓,这个成名了几千年的家族,像这样错综复杂的情形,现在的白姓人要想找出自己血缘的真正所出,除非拥有完整的族谱,否则是难以如愿以偿的。
  近年来,国内许多关心和从事姓氏研究的人士,在白姓来源的研究中,对“白姓到底是出自姬姓还是芈姓”和“白起到底是白公胜的后裔还是白乙丙的后裔”一直存在争论。在本文“白姓来源”和“主要聚集地及迁徙分布”两节中,本人已详细的列出了白姓所有可能的来源出处,下面,我依据白姓现有的史料记载和阐述性的文章,再次整理以下资料,谨供热爱和从事白姓研究的专家学者、白氏后裔,以及所有关注白姓来源的人赏析,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1、白姓主要出自芈姓。
  (1)《通志" 氏族略》云:“芈姓,楚白公胜之后也。楚有白邑,其地在蔡州褒信。”即:相传颛顼帝的后裔陆终娶鬼方氏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季连的后裔熊绎在荆山一带建诸侯国,定都丹阳。公元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于公元689年迁都郢,改国号楚。公元前527年,楚平王派大夫费无极到秦国为太子建娶媳妇。费元极见秦美女,便先行回国劝楚平王自娶秦女;因怕被太子建发觉,又请平王派太子建上城父(今河南宝丰)守边,不久又诬告太子建与太子傅伍奢合谋反叛。平王听信谗言,立即囚禁伍奢,并准备杀太子建。太子建闻讯,逃往宋国,后又到郑国,做晋国袭郑的内应,事泄被杀。他的儿子公子胜由伍奢的儿子伍子胥带着逃到吴国。楚平王的孙子惠王即位之后,令尹子西(平王之庶弟)把胜从吴国召回楚国,任为大夫,封在白邑,因楚邑大夫皆称公,故称白公。白公胜一心报杀父之仇,后又因晋国伐郑,郑向楚求援,楚答应救郑。白公胜怒,发动政变,杀死子西,囚楚惠王。后叶公沈诸梁闻讯后,领兵进入楚都,打败白公胜,救出楚惠王,白公胜奔山吊死。白公胜死后,其子逃至秦国,便以祖辈封邑为氏,称白氏,也有以“白公”、“白侯”为氏的。
  (2)据白居易在《太原白氏家状二道饭使?县令白府君事状》自序中记载:“白氏芊姓,楚公族也。楚熊居(即楚平王)太子建奔郑。建之子胜,居于吴楚间,号白公,因氏焉。”和《姓纂》记载:“黄帝之后,秦大夫白乙丙,楚有白公胜,楚平王太子建之子也”。可知白氏家族是源自两三千年以前的楚国公族,他是周代时楚国太子建之子白公胜的后裔,因乱国被诛之后,楚国白氏家族的子孙,为了避乱而纷纷出奔他地,到了战国时期,白姓古人便遍布于山西和陕西等地,推溯起来是上古颛顼帝芈姓后裔??
  (3)据陕西省渭南县渭河之北出土的《白敏中墓志》有这样的记载:“谨按:白氏受姓于楚,本公子胜白邑,有大功德,民怀之,推为白公。其后徙居秦,实生武安君,太史公有传,遂为望族。” 白氏墓志中提到的祖先,与《旧唐书》卷166《白居易传》提到的白居易的祖先颇有关联: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北齐五兵尚书建之仍孙。建生士通,皇朝利州都督;士通生志善,尚衣奉御;志善生温,检校都官郎中;温生鍠,历酸枣、巩二县令;鍠生季庚,建中初为彭城令;自鍠至季庚,世敦儒业,皆以明经出身。季庚生居易。按:白氏的曾祖,即白敏中的祖父名 ,白居易的祖父名鍠,同属白氏的“金”字辈;白敏中之父名季康,白居易之父名季庚,同属“季”字辈。他们应当是堂兄弟,可知白居易也是龟兹后裔。白敏中曾经拜相,因此,《新唐书》卷75下《宰相世系表》列有他的世系表(白建—士通—志善—温—鍠—季庚—居易 (宰相表误为“季康—敏中”)可知,白敏中与白居易的曾祖父同为白温。依据以上白居易《白氏家状》和《姓纂》可知,白氏应出自芈姓。(注:近年来,曾有人考证出白敏中是龟兹移民的后裔,是“蕃人”、“十姓胡中第六胡”,与白孝德同氏族,据此则白居易也必然是龟兹移民的后裔。本文先不谈白居易是否为蕃人,仅以《白氏家状》和《姓纂》为史据,来阐述文章观点,望读者周知)
  2、白起是白公胜的后裔。
  (1)据文献记载,白公胜起义反楚失败而死是公元前479年,而白起则死于公元前258年,这两个人前后相差二百多年。这说明白公胜死后,其后代在楚国难以立足,遂迁徙到秦这在春秋战国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至于历史上一直说白起后来曾摧毁过半个楚国,逼得楚国迁都,还烧了楚国的宗庙,则是因为白起是白公胜之后两百多年的人,此时他已是祖祖辈辈生活在秦国的地地道道的秦国人了,和两百多年前的事早已没关系了,此时的白起,身为秦人,身为秦将,当然要全力打击楚国。
  (2)据《新唐书吩紫嗍老怠吩疲骸鞍资铣鲎约?姓。周太王五世孙虞仲封于虞,为晋所灭。虞之公族井伯奚媵伯姬于秦,受邑于百里,因号百里奚。奚生视,字孟明,古人皆先字后名,故称孟明视。孟明视二子:一曰西乞术,二曰白乙丙,其后以为氏。”这段记载说明了白乙丙是姬姓后裔,却未提及白起是白乙丙裔孙。而依据已考证文献记载,秦将白乙丙是在公元??27年春秋时期著名的崤之战中被晋国击败活捉,比春秋晚期的白公胜早两百多年,和战国时的秦将白起差了四百年,因此,白乙丙和白起二者是毫无关系。
  (3)白乙丙,姓骞,乃骞叔之子,白乙是其字,不是姓。许多人认为白起与白乙丙同是秦国大将,可能是一家子。其实这个很离谱,也没有一点根据。因为白乙丙与白起中间差了四百年左右,这么多年之间,显赫的骞家怎么在史书上没有一点记录呢?至于白起被称为公孙起,这也不能证明他就是白乙丙之后,因为贵族(确切的讲是各国国君)的后代都可以如此称呼。如果白起是白公胜之后,那他就是楚国王族子弟,称为公孙起再正常不过了。相反,如果他是白乙丙后代,以白乙丙的卿大夫地位,白起怎么可能是公孙呢?个人认为他是白公胜后代的可能性更大。
  综上史料记载、专家论述和聚集迁徙分布所述,白氏家族出自远古颛顼帝芈姓的可能性最大。然而,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白姓的历史还要更早些,像《姓氏考略》及《姓氏寻源》等古籍就指出:“元命苞,炎帝臣有白阜,怪义之子,为神农通水脉,当为白姓之始。”这说明白姓早在炎帝神农氏的时期就已经有了,这个姓氏的历史,远远超过了五千年。不论这种说法的可靠性如何,而后来白氏家族发展确是相当复杂的。因为除了源自姬姓楚国公族的一支之外,在唐朝以及五代时期,还有许多突厥人和胡人也都以白为姓,甚至更有 “以地为氏”而姓了白的。
  四、历代名人
  白姓历史上名人举不胜举。如:
  1、秦国大将军白起;西汉东海兰陵人白光(今山东苍山县西南);
  2、战国贸易理论家,古代最早提出贸易致富理论的人白圭。战国水利专家白丹;
  3、隋代灵武(今属宁夏)人白瑜举,于大业九年(613年)起义,起义军曾发展至数万人;
  4、代中期杰出大诗人,贞元进士白居易,官至刑部尚书,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他是白氏在文化方面最有成就的一个人物,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现实主义、朴素文风和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其诗通俗易懂,流传广泛,诗歌现存3000多首,在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称为“诗史”。所著《与元九书》诗论,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
  5、唐代有名文学家,白居易弟白行简,他长于辞赋,但未有流传下来,现存传奇小说《李娃传》是他的代表作。《三梦记》近于杂录;
  6、唐宣宗时宰相白敏中;五代后周中书令白文珂;
  7、宋代名士白玉蟾。博览群书,善书、工画,有《海琼集》等;
  8、元代著名的戏曲家,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所作杂剧今知有16种,现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3种,都是描写爱情的作品,其中前2种最有名;另外还有元末红巾军将领白不信;
  9、明代杰出的水利专家白英,曾为当时礼部尚书疏通河道出谋献策,特别为大运河畅通做出了贡献;
  10、名臣白准泰;清代书法家白云上;
  11、近代地理学家白毓昆;近代国民党桂系首脑白崇禧;近现代豫西农民武装起义领袖白朗等。
  另外,在中国回、蒙古族中也有很多白姓人口。由此可知,白氏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确实是一个显赫的家族。
  五、可参资文献
  关于白氏家族的考略,有以下文献可资参考,略加整理,供读者查析:
  1、《姓氏考略》:“又或以地为氏,唐置白州,即逸周书所云白氏之国”;
  2、《万姓统谱》:“五代,吐谷浑酋长白承福,庄宗赐姓李。陈永贵,胡人,本姓白,为行军总管。李可久为吐谷浑宁朔两府留后,本姓白氏,赐姓李,望出南阳”;
  3、《北县氏族略》:“唐白元光本突厥人,封南阳郡王,其后为白氏。”;
  4、《通志肥献迓浴芳窃兀?“白氏,楚白公胜之后也。楚有白邑,其地在蔡州褒信(今息县白士店乡,位于包信西南)。”;
  5、《路史饭?名记》云:“蔡之褒信西南有白亭,是楚平王灭以封子建之了胜,曰白公。”??
  6、《姓解》云:“白公胜之后,有为氏者。”;
  7、《汉语大字典》释“白”为:“春秋时楚国地名,故址在今河南息县境内。”;
  8、《辞源》“白公胜”条:“春秋楚平王太子建之子,名胜,又称王孙胜。封于白,因以为姓。”;
  9、《史记烦?世家》记:“惠王二年,子西召故平王太子建之子胜于吴,以为巢大夫,号曰白公。??
  10、《 新唐书吩紫嗍老怠吩兀骸懊厦魇佣?子:一曰西乞术,二曰白乞丙,其后以为氏。??
  11、《姓氏寻源》云:“元命苞,炎帝臣有白阜,怪义之子,为神农通水脉,当为白姓之始。”
  12、唐白居易《沃州山禅院记》;清人汪立名著《白香山年谱》
  13、陈寅恪著《白乐天之先祖及后嗣》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二十世纪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作者不详)》;
  14、近现代顾学颉著《白居易世系、家族考》;朱金城著《白居易年谱》;魏长洪著《白居易祖籍新疆库车摭谈》;

 
白氏姓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