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来源
1.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姓谱》及《通志.氏族略》所载,西周时周公旦长子伯禽受封于鲁国,其庶子食采于颜邑,其后有颜氏。
2.出自曹姓。以王父字为氏,周代邾国邾武公名夷父,字颜,称为颜公,其后亦有颜氏。
周宣王时,邾国国君夷父伯颜助宣王讨伐自立为鲁君的伯御有功,赐为公爵,为颜公。其次子友被封至小邾国,以颜为姓,颜姓开宗。其后代颜回位列孔子之后,尊为“复圣”,故颜姓族谱以颜回为一世祖。
王俭说颜姓起于周公旦的后裔中采食于颜邑的一支。颜真卿否定了这种说法。
因邾国弱小,依附于鲁国,故颜姓人多任职鲁国。颜回即生长就学于鲁国。后世所修颜子祀庙,亦在曲阜。历史上颜氏宗族有五次大的播迁。
一、颜姓迁变
东汉时关门侯颜盛为避战乱,举家东迁至临沂,为首位离开曲阜的颜氏子孙。东晋后,颜含、颜之推等大批颜氏后裔在江宁等地做官、生活,形成了第二次大迁移。隋唐时,居高官的颜氏子孙中的一支云集长安,定居并修建宗庙,形成了第三次大迁移。这时颜氏最盛,名人辈出,见于史册者过百人。唐玄宗追封颜子为亚圣,在曲阜立专祀宗庙,颜姓后人有许多返回临沂的。至后周时,宗子归鲁,完成了第四次大播迁。北宋末,第五十代宗子颜尧随驾南迁,称南宗;颜昌领九支后裔留在曲阜,代宗子祭祀先祖,称北宗。元以后以北宗为正统。第五次迁移产生了南北分宗。
二、颜姓名人录
自一世祖颜回起,颜门就名士辈出,代领风骚。战国时有令齐王两次下拜的颜、为周王室保住九鼎的颜率。秦汉之际有名将颜良。南朝时有名诗人颜延之,官封光禄大夫;颜师伯权倾刘宋。隋唐时有大儒颜之推,其《颜氏家训》流传千古;忠烈名臣颜杲卿,因起兵抗击安禄山被俘,凌迟而死,至死骂不绝口。五代时有数朝为高官的颜。宋有身正行端的大臣颜师鲁、慷慨好义的颜太初。明有颜鲸,刚直不畏权贵;颜佩韦是为周顺昌鸣冤而死的五人之一;颜思齐远渡东瀛,又开发台湾;颜元倾力于治习儒学。清朝的颜光敏,雅善能文,为清初十子之一;颜检善于断案,曾官至直隶总督;颜检子颜伯焘,抗英有功,还曾保举过林则徐。
三、颜姓名人
1.陋巷“复圣”颜回(前521~前490)
颜回虽出身贵族,但家道已中落,家境贫寒。他13岁师从孔子。颜回甘居于穷居陋巷,吃粗粝之食,精研《诗》、《书》、《礼》、《易》诸书,认真体悟孔子教诲,个人修养极高,被孔子称赞为“三月不违仁”,孔子甚至说他是仁德之人,自己不如他。颜回极聪敏,子贡说他“闻一以知十”。
传说有一次,颜回与子路在孔子门口,有一个鬼魅来求见孔子。鬼体壮身高,目光如电。颜回和子路分别以仁、勇闻名。子路被吓得后退,颜回却勇敢地拔剑上前,与鬼搏斗。搏斗中颜回横扯鬼魅腰带,鬼一下子倒地化蛇,被颜回斩杀。人们谈起此事,都说是“仁者必勇”。
2.精注《汉书》的颜师古
颜师古是颜之推的孙子,自幼博览群书。他精通训诂学,文笔出众。隋朝仁寿年间,由李纲荐举,做了安养县尉。尚书杨素见他年纪尚轻,就问道:“安养是一个大县,难以管理,你要怎样去治理它呢?”师古回答:“安养也不过是个县而已。杀鸡何必用牛刀!”杨素甚是惊奇,又有些怀疑。师古到任后果然把地方治理得很好,表现出非凡的能力。
师古为安养尉时,薛道衡任襄州总管,他与师古祖父颜之推是旧交,又欣赏师古的才能,每写好一篇文章都要让师古指摘其中毛病,提出修改意见。
在唐代,颜师古又任中书侍郎等职。他所校订的五经,被太宗列为定本颁行于天下。后来,他奉太子承乾之命注释《汉书》。注成,自当时直至今世,均为世人推崇。他的《急就章注》亦为世人推重。
3.忠烈书法家颜真卿(709-785年)
颜真卿是一代书法名家,他师从先人而又有所独创。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遒劲郁勃,对后世影响极大,人称“颜体”。
颜真卿少时,家里养着一只断翅仙鹤,不能高飞,真卿常捉来在鹤背上书字为戏。他二哥允南见后训斥他说:“仙鹤不能高飞,已经很可怜了,你怎么不知爱惜它的羽毛?毫无仁爱之心!”这件事颜真卿终身不忘。
颜真卿曾为监察御史,常去地方巡查。当时五原县有一桩久悬未决的冤案,他一到任立即着手办案,迅速查清了案情,当即予以平反昭雪。当地本来久旱不雨,当晚突然下起雨来,人都将其称为“御史雨”。
德宗时李希烈叛乱,颜真卿奉旨前去劝谕。李希烈威逼利诱,颜不为所动。后被勒死,时年77岁。
地望分布 山东曲阜, 山东诸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