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来源
一 ; 出自「姜」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后,封伯夷的后人文叔与许国,称为许文叔。旧址在今河南省许昌市。春秋时为郑,楚等国所逼,前533年迁都叶,前524年迁都白羽
( 今河南西峡县 ),前524年迁容城 ( 今河南鲁山县 )。战国初为楚国所灭,其后代逐有「许」氏。
二 ; 传说帝尧时许由的后代。历史上并无证实记在此人,为神话人物。
许氏始祖―――许由,许姓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出自姜姓,以国为氏,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据史书记载,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之后。西周灭商后,周成王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为太岳之嗣,也称为许文叔。许国地在今河南许昌市,春秋时为郑、楚等国所逼,公元前576年,许灵公被迫南迁叶地,为楚国的附属;前534年许惮公又被迁城父;前538年又迁荆山;前529年复迁叶地;前506年再迁容城。战国初期终于被楚国所灭,迁于容城,后子孙分迁中原及江南各地,以国为氏,称为许氏,史称许姓正宗。二是许由的后代。许由一作许繇,相传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年老后曾有意把帝位让给他,他固辞不受,逃至箕山之下,农耕而食。后尧又请他作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他死后葬于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四千多年以前许由活动于颍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当年许国之地,因此后世许氏人士多以他作始祖。
许姓因以汝南郡为最望,故许姓又以“高阳”、“汝南”为其堂号。<BR>许姓最初的发源地是在今河南省、的许昌东。春秋战国时,许姓因为郑、楚等国所逼,曾多次在今河南及安徽北部一带迁徙。许为楚所灭后,除部分迁居今湖北荆山及湖南芷江等地外,多数许姓就地繁衍或北上迁徙,据有关资料,许姓北上最初迁徙之地是冀州高阳(今河北高阳),后有许氏复迁回今河南宝丰等地。秦汉之际许姓已遍布今河南、河北两省大部分的地区,也以此两地繁衍得最为旺盛,高阳、汝南两大郡望均出自两省境内。此后,北方许姓主要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安徽、陕西、山西等广大地区。许姓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唐代以后,许姓已大举南迁繁衍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地,故唐代以后的许姓名人也多出于此地。
家族名人
许由
字武仲,生卒年不详。上古之高士,阳城槐里人。据传帝尧以天下让之,不受,隐于箕山;尧又欲官之,由谓其言污耳,乃洗耳于颍水之滨。死后,葬于箕山顶,尧号为「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岳。
许慎 (58?~147?)
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性淳笃,少博学经籍,师事贾逵,专攻古文经学,时人誉为五经无双许叔重,官至太尉、南阁祭酒。着有五经异义,今已亡佚。又着有说文解字十四卷,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原的专著,对后世影响很大。
许景澄 (1845~1900)
字竹筠,清浙江嘉兴人。同治时进士,授编修。光绪年间出使日、俄、法、德、义、奥等国,庚子时官至吏部侍郎。后因诋斥义和团,触怒慈禧太后,被杀,后得昭雪,追谥文肃。着有外国师船图表等书。
许世友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功臣,传少林寺出身。
地望分布
许姓郡望主要有汝南郡、高阳郡、河南郡、太原郡、会稽郡等。汝南郡: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相当今河南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东汉移治平舆(今河南平舆北)。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秦末隐居不仕的高逸之士许猗。高阳郡:东汉桓帝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后废。晋泰始初置高阳国,治所在博陆(今河北蠡县南),相当今河北保定市、清苑、高阳、博野、蠡县等地。北魏改为郡,还治高阳。隋开皇以后废。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十六国时许据的五世孙高阳太守许茂之族所在。河南郡: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今河南洛阳市东北),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此支许氏,为文叔直系后裔。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上(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北魏置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此支许氏,为汝南平舆许氏分支,是东汉末年大名士许劭之后。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县)。西汉时期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分及福建全境。此支许氏,亦为汝南召陵许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东汉著名文学家许慎之后,以分布于阳羡(今江苏宜兴)而著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