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来源
据《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所载,汤氏,子姓。夏商以前未有谥法(谥名如清圣祖即康熙,唐太宗即李世民),尧舜禹汤,皆名也。又,商汤,在金文(仲鼎文)中作「唐」。故汤氏之源并非始自于商汤。
汤姓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大约3700多年前的商汤。汤是上古著名的氏族领袖,他带领族人打败了夏朝的暴君桀,建立了商王朝。汤就是商王朝的开国君王。汤王的后人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就以祖先的名为姓,世代姓汤。汤姓的远祖,向上可以追溯到黄帝轩辕氏。黄帝有个儿子叫玄嚣,玄嚣有孙子叫帝喾,帝喾的儿子叫契,契的第十四代后人,就是汤。相传契曾辅佐禹治水,因有功而被舜任命为司徒,封于商,并赐姓子氏。
当时赐封的商地,在今天的陕西商县,因此可以说,汤姓的渊源地即陕西商县。
汤姓的渊源比较单纯,只有商汤一系。后世的汤姓子孙主要繁衍于中山(今河北定州)和范阳(今北京大兴一带)两地。
一、汤姓“先苦后荣”
汤姓历史悠久,家世显赫,但汤姓名人却不多见。在唐以前的历史中,很少出现汤姓名人。直到五代,才有汤姓名人见诸史册,从而打破了沉寂的局面。这位名人便是南唐宰相汤悦。
宋代以后,汤姓逐渐繁荣起来,南宋有大臣汤鹏举、宰相汤思退、学者汤千、画家汤正仲;明代有开国功臣汤和、戏曲家兼文学家汤显祖、琵琶演奏家汤应曾、爱国学者汤文琼;清代有理学家汤斌、画家汤贻汾、学者汤球;近现代有微生物学家汤飞凡、畜牧学家汤逸人、学者汤用彤等,可谓人才济济。
二、汤姓名人
1.明朝开国元勋汤和
汤和,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汤和与朱元璋是同乡,儿时一起嬉戏玩耍。长大之后,汤和与朱元璋一起去投靠郭子兴,并屡立战功。后来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他便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攻克大洪山、滁州、和州。当时朱元璋手下的将领大多与朱元璋同辈,都不肯居于他人之下,而汤和虽然比朱元璋大三岁,却认真谨慎地听从指挥,朱元璋对此非常高兴,对他也更加信任。
汤和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被封为信国公。虽然汤和沉着、敏捷,却也经常因醉酒而犯错,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经常当面指责他的过失。汤和看出朱元璋的心思,便找机会对他说:“臣年事已高,不能再指挥军队驰骋战场了,希望返回故乡,为将来死去找一片容身之处。”朱元璋听后非常高兴,立即赏赐给他许多钱财,让他回乡养老。从此以后,汤和每年上京一次朝见皇帝。后来,朱元璋诛杀功臣,很少有人幸免,只有汤和独享天伦之乐,得保首领而善终。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八月,汤和病逝,终年70岁。他被追封为东瓯王,谥号襄武。
2.“临川四梦”与汤显祖(1550~1617)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
汤显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颇有文名,中进士后,先后担任南京太常博士和礼部主事。
汤显祖为人忠诚正直、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进谏。有一次,明神宗对言官严加斥责,汤显祖当即上疏进谏,指出明神宗滥用权力、不慎用爵禄、不亲临朝政等失误。明神宗看到这篇奏疏后怒不可遏,将他贬为徐闻典史,虽然后来又有所提升,但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还是将其彻底夺官。
汤显祖从此开始家居生活,全心全意地致力于文学——戏剧的创作研究,成为继元代关汉卿之后的又一戏剧巨匠。
由于汤显祖早年曾从师于进步思想家罗汝芸,结交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禅师和李贽,这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汤显祖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反抗精神和蔑视权贵、揭露政治腐败以及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基础。仕途的挫折又使他进一步看清了官场中的尔虞我诈和腐朽黑暗,因此他的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汤显祖一生创作了许多部戏曲,其中最著名的是《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四部。因汤显祖是临川人,所以这四部戏被合称为“临川四梦”;又因他的居所为玉茗堂,因而又称为“玉茗堂四梦”。其中《牡丹亭》更是家喻户晓,影响很大,汤显祖自己也认为“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他所开创的文词风格得到了广泛的肯定,为后代戏曲作家所摹拟,因此他被称为“临川派”或“玉茗堂派”的开山鼻祖。
地望分布 河北中山郡,北京范阳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