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有感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活在皇帝坐龙廷时代,真累,连起个名字,也不安生,倘与圣上的名儿犯重了,就会大难临头。所以,雍正元年,福建台湾总兵蓝廷珍主动上折,请求将“廷珍”改为“廷瑛”,因为“珍”与雍正名字“胤禛”的“禛”同音。不料这天,雍正心情奇佳,御笔一挥,批道:“不必。从来只讳上一字,近来将下一字都要讳,觉太烦。……你的名字,朕甚喜欢,就是原字好。”
蓝廷珍还算走运:忠心表过了,名字也保住了。 如今起名,已无这等烦心事。但人的天性,是企盼“避凶趋吉”,总想起个好名字,活得顺顺当当。于是,就有人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数理,八卦,给起名定一些规则,形成“姓名学”。但“姓名学”在我们这里,常常被看成伪科学。举个实例:我的一篇随笔,只是在开头和结尾,提到“姓名学”。文章发表时,其它一字未改,偏偏“头”与“尾”被砍去了。反伪科学,我举双手赞成。对反伪科学的斗士,我一向钦佩。一九九九年十月,在杭州,我见到司马南,就肃然起敬。我与他交谈,时间不长,却很投机。那么,“姓名学”研究,算不算伪科学?我觉得,观点可以自由表达,争论也属正常,本文不在这里当裁判。但认为有两点,属于“注意事项”,不能忽略。 第一,你反伪科学,就应像司马南那样,子丑寅卯,讲点道理出来。张三与李四,张三说“姓名学”是“迷信”,他讲不出别的话,就这“迷信”二字;李四认为“姓名学”不是“迷信”,而是一门学问,埋头写了十几万字的一本书,将数理分析归类,将“五行”排列组合,列出几百张表格,举了许多实例,一一印证。请问:是张三省力,还是李四省力?是张三简单化,还是李四简单化? 第二,你必须表里一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像十多年前,有位八十岁的退休干部,人高高的,忽然走进我办公室,坐在我桌边。我以为是来给我“开小灶”,做形势报告的,不料他压低声音,对我说:“你算算我的名字,看今后会生什么毛病?” 起名这事儿,爹不做,娘做;爷爷不做,奶奶做;总要有人做。这世界上,朝廷档案,坊间流议,商场猫腻,情场私秘,都可以研究,独独人的名字,一研究,就沾上了“伪科学”嫌疑。这是哪门子道理?老朱我早已过“耳顺之年”,听着听着,总感到“顺”不起来。譬如,有些笔划的名字,离婚率偏高,月初还搂着抱着,称对方叫“乖乖”,月底则“说离就离”,朝对方喊“拜拜”。有些笔划的名字,家里人说他“独断独行”,单位人说他“一意孤行”,他却自以为“特立独行”。你能忍心当“睁眼瞎”,明摆着不去研究?二十年来,我发现“姓名学”有说对的,也有说不准的。即使说对百分之三、四十,也该掂掇掂掇,给个说法。人家买“双色球”福利彩票,头奖的中奖率差不多要接近陨石掉在头上的概率了,照样有人在研究“坐二望一法”、“演绎投注法”,摸索着摘奖的规律。科学不就是在“偶然”中,提炼出“必然”来的? 《辞海》是不会宣传迷信的,《辞海》里对八卦的卦形、卦名、卦辞,都有介绍。由众多老中医执笔的《中国中医独特诊断大全》,是不会宣传迷信的,该书对手相的八卦九宫,都有诠释。因此,“姓名学”中,将姓与名用“八卦六爻”来剖析,也不至于就是云里雾里的虚幻影像吧?桌上电话铃响,是海南一朋友,要求为她刚生的儿子起名。我答应马上办。这篇小文,就此剎车吧。 朱大路 摘自香港大公报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