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为何取名玄烨?起名字由来 原标题:康熙皇帝为何取名玄烨?其名字有何来历 400多年前的紫禁城里,有一个深目高鼻的西洋人,在此自由出入达20余年之久。这位洋人,将西方最精密的西洋钟和千里镜带进这皇宫禁苑,还在紫禁城开阔的空场上为崇祯皇帝铸造过20门大炮。顺治皇帝管他叫“玛法”,“玛法”在满语里是爷爷的意思。顺治皇帝的母亲,即孝庄皇太后,尊其为义父。他为顺治皇帝亲政游说过觊觎皇位的亲王,他是中国钦天监第一个洋监正;中国至今阴历阳历并用,他是第一个将阳历引进中国的人,为此几乎被处凌迟,但最终没有执行;他官居一品,三代荣受皇封,并且可以世袭;康熙6岁继承皇位,也多亏他直言劝阻别的王位觊觎者。他一生未婚,笃信天主,生于泰西,殁于中土,葬于北京。他的美名在中西交通史上千秋永垂———这个人就是汤若望。 那么汤若望与“玄烨”的取名有什么关系呢?康熙是1654年也就是顺治十一年出生的。就在这年的前一年,顺治皇帝赐予汤若望“通玄教师”之封号,加奉一级。3年后,也就是顺治十四年,顺治皇帝又为汤若望御撰《天主堂碑记》一文,并赐“通玄佳境”堂额。可见,在康熙皇帝玄烨出生前后的三四年间,“玄”字在顺治皇帝的心目中是十分重要的,儿子的名字里带着“玄”字,给洋“玛法”的赐物里两次带有“玄”字,这个在重大场合频繁使用的“玄”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是老庄的“玄之又玄,重妙之门”的“玄”吗?不是。它是汤若望传授的包括天文、历法、机械以及天主教信仰在内的、为顺治皇帝深深服膺的一套学说。顺治皇帝笃信天主,生命的最后一两年改信佛教,故有五台山出家之谜。 玄烨出生前后那几年,正是西洋天文机械之学在清初朝廷里最走红的时期。观象测天几千年来在中国人心目中简直是通神通天的职业,岂可授予外人? 可是大清朝廷居然能放心地将这个行当的第一把交椅钦天监监正拱手送给一个“西洋远臣”,为此,从隋朝以来世袭千余年的一个穆斯林天文世家被解职。此后,顺治皇帝又划地皮又斥巨资,在宣武门外建造一处天主堂,即北京南堂。 据此种种,笔者以为,“玄烨”之“玄”,乃汤若望所传学问之谓也。“玄烨”者乃祝愿洋“玛法”所传学问辉煌光大之意也。 所以玄烨的这个玄字不是指中国古代哲思的玄妙的玄字,而是指从西方传来的包括天文、历法、机械以及天主教信仰在内的、为顺治皇帝深深服膺的一套学说。在这个期间,顺治帝是很重视“玄”这个字的,甚至将自己儿子的名字也冠上了这个字。 至于玄烨的“烨”,那更好理解了。“烨”字的基本意思为,火光,日光,光辉灿烂。也代指光明,盛大。以玄烨二字作为康熙的名字,可见顺治帝对康熙给予的美好期望。 相比于顺治帝给康熙取的包含深刻含义的名字,康熙为自己儿子取的,多带有祝福之意。仿佛一个普通的父亲,寄予自己儿子最真切的希望。 笔者查阅了国家图书馆工具书阅览室里许多可能有助的历史资料,凡几十种,没有一处解释“玄烨”是什么意思。清世祖顺治皇帝共有八子:牛钮、福全、玄烨、荣亲王(未命名即夭折)、常宁、奇授、隆禧和永干,只有“玄烨”有些“玄”,其他都比较平常。 智能起名工具:,,,,
康熙皇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第四个皇帝。他也是中华历史上做皇帝做得最久的一个皇帝,做了61年。从8岁到69岁。可以看出康熙是一个生活非常节制的人,所以才能长寿,古时候的皇帝后宫佳丽成群,如果生活没有节制,三四十岁就驾崩是平常的事。同时康熙这个人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睿智的人。他从8岁继位什么都不懂,到14岁扳倒最大的权臣鳌拜都还是个小孩,其智商很高。康熙又是一个谋略家,他平定三藩叛乱,处置得当,迅速稳定了政局。他还是一个外交家,和沙皇俄国签定《尼布楚条约》,稳定了中国的东北方。他也是一个创业者,他把台湾和新疆大片土地纳入中国版图。对于老百姓,他是一个明星,人们争相一睹他的尊颜。这就是康熙——爱新觉罗?玄烨。 玄烨的父亲顺治其实是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他死之前基本把中国治理得上了正确的轨道,留给玄烨的是一个不错的家底。不过玄烨的童年并不快乐。他是顺治的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佟佳氏也不得宠,所以小时候的玄烨并不被重视和关注。其实做为皇子,父爱本身就是一种奢侈。更让他受打击的是,8岁的时候,顺治因得天花驾崩了,甩给他偌大的一个国家,让他如何管理?然而噩梦还没有结束,2年后他的母亲也死了,这让玄烨小小年纪一下子失去了双亲。难怪他每次在回忆童年的时候都很感慨的说,从小就没有享受到父爱母爱的快乐。不过好在他还有个疼爱他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玄烨能当上皇帝就有孝庄太皇太后的功劳。玄烨是第三子,本来是轮不上皇帝位的。不过他的大哥死得早,二哥又不是当皇帝的料,只有他最聪慧过人,胸怀大志,深得祖母喜欢。除此以外还有一个西方传教士的功劳,他叫汤若望。清朝初期天花非常流行,很容易让人短命,而汤若望告诉顺治,凡是得过天花的人就具有免疫力,终身不会复发。玄烨刚好小时候得过天花后来好了。所以顺治最终把皇位传给了玄烨。 做了皇帝的玄烨其实日子并不好过。因为实权实际上掌握在几个顾命大臣手里,他只能当一个摆设。到了玄烨14岁的时候,首辅大臣索尼死了。于是玄烨决定亲政。结果这个时候另一个辅政大臣冒出来,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把朝政牢牢的控制在他手里,又把玄烨架空。这个人就是“满洲第一勇士”鳌拜,一个功勋卓著的武将!14岁的玄烨要面对的是一个沙场老手,可想而知难度有多么大。不过伟人和凡人的区别就在于他能看清形势,逆境行船,做他人所不能。看过《鹿鼎记》的人应该知道,后来韦小宝带领一帮练武的少年帮助小玄子擒住了鳌拜,一举翻身。事情确是这么一回事儿,不过没有韦小宝这个人。呵呵! 玄烨亲政后确实是个好皇帝。他很注重社会的发展,包括农业、经济、政治、教育、科技等方面,而且都是亲力亲为。很注重过程的监督。为了有效的执行他的方案方针,他还经常微服私访,了解民情,惩处贪官。现在还专门拍了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玄烨很亲民,他经常在公共场合出席民间活动,还和老百姓近距离接触、交谈。而且还形成了一股风气,凡是玄烨要巡访在哪个地方的时候,老百姓都会争相前往,都想看一看当今的皇帝到底长什么样,就像现在的追星族一样。看来玄烨的明星气质十足呐。 玄烨当政之初,政局其实是不稳定的。当时的清王朝是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内部有明朝余党还在台湾盘踞,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反清复明的势力在涌动。外部还有沙俄帝国的虎视眈眈,以及蒙古诸部的躁动不安。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大的兵灾。 玄烨头脑清晰,思路明确。他采用招抚和打击的组合拳先平定了内部的“三藩之乱”。哪三藩?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他们本是明朝的将军,后来投降清军,结果还是落到这个下场。大家看看,这就是卖国贼的下场! 接着台湾发生了大事件:为中华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儿子郑经死了,权臣冯锡范发动政变掌握政权,立年仅12岁的世子郑克塽为新王。这个郑克塽就是和韦小宝抢老婆那个家伙!金庸的小说有意思就在于它能从历史中找到原形。从此台湾的郑家政权开始走向分裂。有的人甚至联络清廷愿意做内应收复台湾。在这么好的局势下,玄烨果断下令发兵台湾。结果也没费多大精力就收复了台湾。这也是有史记载的最直接的关于台湾是中国的证据! 玄烨还在东北和西北边境问题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贡献不单是靠武力征服,还运用了外交手段。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比如蒙古和新疆。为了巩固和蒙古的关系,从努尔哈赤那一代起,满清皇族就和蒙古通婚,以至于后来的满清皇族血统里都有蒙古血统,玄烨身上就有。但蒙古各部到了康熙年间的时候,受到沙皇俄国的挑唆,互相征战,甚至还入侵到大清的领土来了。玄烨是个热爱和平和民族团结的人,但这个时候他也忍不住了。 该出手就出手。玄烨对归附的蒙古部族进行抚慰,对不听话的蒙古准噶尔部进行打击。他的果敢影响了将士,他的军事部署也很得当,他将准噶尔部赶出了新疆,加强了对中国西北的统治。 在东北边疆,一支沙皇俄国的远征军入侵了黑龙江流域的雅克萨城。玄烨毫不畏惧,在先礼后兵的情况下,将俄国人赶出了雅克萨。最终迫使俄国签定《尼布楚条约》。我们先不说这个条约到底是不是丧权辱国,至少它稳定了当时清朝的北方边疆,避免了两国间长期处于战争,老百姓得以安宁。 这与宋朝和辽、金签定的条约有着本质的区别。一个是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而苟且偷生、一个是为了老百姓的安稳而丢卒保车。这能划等号吗? 玄烨的命由于活得太长,使得他的儿子对于储位之争空前激烈。最终由他那城府极深的四儿子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雍正又传位给他的第四子弘历,是为“乾隆”。这两个都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们共同创造了清初的一大盛世,史称“康乾盛世”。 总之,玄烨是一位创造盛世的好皇帝。他在中国的东北、东南、西南、西北都保护好了自己的疆域。使各民族空前融合。为后来的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智能起名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