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人名字的文化内涵 作者: 和春燕 来源: 迪庆日报 数千年来,人类在世界各地创造了各种类型的文化。因地域、民族、宗教或其他种种因素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而且最初大都互相隔离各具特色。随着历史的发展,隔离状态逐渐打破。不同文化发生接触,进行交流,使自身带上其他文化的异彩。但是,藏族姓名中语言与地域变化却相对较慢,其顽强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较好地保存了文化史的某些本来面目。 藏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最早信仰原始宗教,藏王松赞干布时期,佛教传入藏区,在与苯教的斗争、融合中,逐渐形成几乎是全民信奉的藏传佛教。在外来文化中,对藏族文化影响最深的当然是佛教文化,不但遍及哲学、宗教、语言、音乐、美术、建筑等各个方面,还在藏族人名上,绵延至今。 藏族人名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还是佛教文化。佛教未传入藏区以前,藏名多为一人一名,内容古朴简明。佛教传入后,尤其是后弘期以来藏名内容发生很大变化,大多浸染佛教色彩,并逐渐形成由僧人取名的例规。名字的内涵多借取宗教内容,如女的命名为卓玛和男的命名为多杰等。 要是出家当喇嘛,不管他年岁有多大,一律要重新经堪布剃度,取其法名,从此俗名便取消了。这些活佛,用自己的名字一部分赐给小僧,如堪布的名字是“江白赤烈”,他给小僧起的名字便是“江白多吉”、“江白旺堆”、“江白平措”或是“江白格烈”等等。由此佛教的盛行影响到人们的名字,许多人的名字都具有浓烈的宗教色彩,如:丹巴(佛教)、央金(妙音)、格来(吉祥)、都吉(金刚)、群佩(兴法)。一个僧人或活佛如果升到上层僧职,他的名字便要加上僧职或封号。例如:堪布·伦珠涛凯。堪布是个僧职,他自己的名字叫“伦珠涛凯”。又如: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他的名字是“却吉坚赞”,“班禅额尔德尼”是封号。为公元1713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封赐给五世班禅·罗桑益希的。以后有人成了罗桑益希的继承人,如十世班禅“却吉坚赞”也接受这个封号。活佛的名字前面,一般会加上寺庙或扎仓的名字,如西藏东嘎寺的活佛洛桑赤烈,那么他的全称便叫“东嘎·洛桑赤烈”;又如,多吉才仁当了热振寺的活佛时,那他的名字便是“热振·多吉才仁”。对于有僧职的人,人们日常简称或尊称他,再不是他的名字,而是寺庙称号了。如:“东嘎活佛”、“热振活佛”等。 一般平民没有姓,名字是四个字,如:“多吉次旦”、“索朗旺堆”、“更堆群佩”等,为了方便,人们常用两个字来简称。有用第一三个字简称的,如:“更堆群佩”简称“更群”。“单增曲扎”简称“单曲”;也有用前两个字或后两个字作简称的,像“多吉次旦”,简称“多吉”,“索朗旺堆”,简称“旺堆”。用一三两字及前两字,或后两字作简称的是经常见到的,但没有见用二四两字作简称的。也有不少人的名字只用两个字,如:“单增”、“尼玛”、“次仁”、“达瓦”等。藏族对小孩命名的含义没有特别的限定,更没有平民百姓与贵族乳名的区别。只要择定吉日后,父母把小孩抱到喇嘛或活佛的座前,请求给孩子命名。取名者根据孩子的属相、性别来取名,男孩多取象征权力、勇猛和具有阳刚之气的名字,女孩取名则多含有美丽温柔之意。无论是男孩或女孩,其名字均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且通常都有取名者所系教派的创始人或此派继承者名字的一部分,如取名者系苯教,则所赐名多含“拥忠”,噶举派则多赐“噶玛”,宁玛派多赐“白玛”,萨迦派为“贡噶”,格鲁派则多为“鲁茸”等。这是取名者为了表示自己对上师的无限忠心。这类名字有四个字以上的,后加成分有自然界物体的,有祝愿平安吉祥的,有寄托荣耀的…… 另外一种方式是由长年近亲或村中有威望的人取名,平民起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寄托自己一定的思想感情,堪称丰富多采。一种是用自然界的物体做自己的名字,如:达瓦(月亮)、尼玛(太阳)、白玛(莲花)、梅朵(花)、僧格(狮子)等。也有用小孩出生的日子做名的,如:朗刚(大年三十)、次松(初三)、次捷(初八)、次几(初一)。还有用星期为小孩起名 ,如: 尼玛(星期日、也作“太阳”解)、达瓦(星期一、也作“月亮”、“月份”解)、米玛(星期二)、拉巴(星期三)、普布(星期四)、巴桑(星期五)、也作“金星”解)、边巴(星期六)。有的父母为了寄托自己的感情,反映在小孩的名字上。如父母为了使儿女长寿,便给孩子起名“次仁”(长寿之意)。 “齐美”(无死)等;如果父母年岁大了,认为以后不可能再生小孩,或是这个小孩来之不易,前面死得多,有父母为使自己的孩子健康长寿,故意把小孩名字取得很贱的,如“其加”(狗屎)、“其珠”(小狗儿)、“流娃”(牛粪),有祈求下次生男孩的,如“布赤”“布珍”(招弟)等。 藏族的起名由于上面必种原因,所以相同的名字很多,如:“次仁”、“丹巴”、“巴桑”等。为了区别,人们在名字前面作一些区别。一种是在名字前加大、中、小,如大巴桑、中巴桑、小平措。 也有把不同地方来的人,用地名加在名字上。如堆穷旺堆、亚东旺堆,夏那古瓦中的“堆穷”和“亚东”“夏那”都是地名。又如仁布多吉、堆龙多吉中的“仁布”、“堆龙”都是地名。还有少数用人的生理特征放在名末加以区别。格桑索却(拐子格桑)、扎西巴杂(麻子扎西)、丹巴国钦(大头丹巴)、多吉夏过(瞎子多吉)等。也有用职业来区别人名,如:玛钦次旦(炊事员次旦);兴索强巴(木匠强巴)。或是用性别和老幼来区别的,如同样一个“达娃”,男的叫“普达娃”,女的就叫“普姆达娃”;又如大人和小孩都叫扎西,那么区别老小可叫“波扎西”(阿爸扎西),“普扎西”(小孩扎西);“嫫央金”(央金老太),“普姆央金”(女孩央金)。 解放后,随着人们政治生活的变化,在起名字的时候,也有一些新的内容,如:金珠——解放、达玛——红旗、德吉梅朵——幸福花。同时因藏汉联姻受汉族姓名的影响,出现了带汉族姓、藏族名的名字,如:张尼玛、李旺堆、杨次加、陈单增等。 藏族的名字多数是男女共用的,如:达瓦、尼玛、巴桑、扎西、格桑等;但也有一部分是严格区分,只用于女性的,如:卓玛、卓嘎、央金、曲珍、梅朵、拉姆等等。只用于男性的,如:贡布、帕卓、顿珠、多吉、旺堆、珠杰、罗追、占堆等等。 所以,藏族人名的内涵,不应忽视其极丰富的佛教文化色彩,这几乎成为民俗民风、民族习惯,值得我们去深究和领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