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婚姻七年之痒呢?婚姻之道,无非就是阴阳的平衡,阴阳的互生与互制,其中维持阴阳的平衡是关键,互生、互制都是围绕着阴阳的平衡而言的。所以你需要的是,阴阳之间的互生、互制的作用应该怎样合理的发挥出来,这样才能维持这种阴阳平衡关系,具体说来主要有三点,下面八字网整理了避免婚姻七年之痒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八字合婚:如何避免婚姻七年之痒
1、阴阳的互生状态,决定了婚姻关系的趋向: 无论男女你发现对方出现婚姻之痒苗头出现的时候,比如:情人的电话号码在他手机的电话簿里往往是个另类的名字;他加班的理由更是充分的不能不让你信服,你倒觉得这超乎了常理;这种情况,往往是婚姻处于临界的边缘,但是没有发生质变。这时,你就要应用阴阳互生的规律了。 阴阳互生的规律是怎样的呢?阴阳学家告诉我们,阴阳互生总是和相生者得力量成正比;和被生者的力量成反比。如果你对他(她)很在乎,说明他(她)对你还是有吸引力,他(她)出现了离心的现象,他的力量盛衰你是无法决定的,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你要改变他离心的这种倾向的话,则只有加大你相生的力量。 就是说你要提高自身的力量,要自立、自强、自尊。这样才有吸引力。不要事事依靠他(她),原理依靠的,现在就不要依靠他(她),这样他(她),反而感到不适应,他的力量就会更进一步得到弱化。这种状态最有效的办法:不刻意,不经意提点提点,让他觉得你也绝非等闲之辈,是有能力应对他(她)的,几招过后,他自然知趣而退。但是这种提点,只能点到为止,要给他留有回旋的余地。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阴阳平衡运动的规律了,就是阴阳的互制。 2、阴阳的互制,往往决定婚姻危机处理的成败; 夫妻间往往就有这种微妙的感觉,无论男对女,还是女对男,过于主动,过于感化,过于殷情,结果事与愿违。特别是有了婚外情的男女,回到家中,另一方对其冷也不是,热也不行,其实细想不足为奇。实际上这也说明阴阳的平衡也需要相互牵制,一味的相生、相爱这个自然不行,尤其不能放纵。 阴阳的互制这个规律我曾经讲过,主要的内容就是互制力量的大小,与制约者得盛衰力量成反比;与被制约者得盛衰力量成正比。就是说,你如果要制约他的婚姻外溢倾向的话,力量的发挥,往往需要弱化自己的力量,采取“曲径通幽”的方式最好。这并不是说,你不能发挥制约的作用,而是这种作用发挥的方式,怎样才能“事半而功倍”。有的人,把我的这种说法,理解成不作为,是错误的,因为我深深的知道,阴阳的平衡,是必须要有制约的力量的。 也就是说,你对婚姻要施加积极影响的话,无论是阴还是阳,要使阴阳回复到正常的范围内,就必须要弱化自己的立场,力量,不能气势汹汹、得理不饶人。处理好了这些,婚姻就能恢复到常态,剩下的问题,就是你有如何维护,养护好婚姻的平衡状态了。 3、如何维持和养护婚姻这个平衡呢? 婚姻和家庭,既然是一个阴阳平衡体系,那么它自然也要遵循阴阳的平衡的特点。 首先要说明的是一个开放系统的平衡。任何一个系统,如果不能开放,完全封闭,不参与外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这种婚姻迟早要出问题的。参与外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的方法,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就是男女都要有自己的事业、职业、工作、交际。不能封闭。实际上你也封闭不了。有的说,这样会造成很多问题,比如外遇往往就是由于交往造成的。 但是婚姻的活力,往往也是这样产生的,没有比较怎样才能知道你的好,同样,没有比较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差?所以越是圈养爱情和婚姻,就是隐瞒危机的爆发点;另外,越是圈养他(她)越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她)的心就越“痒”,越是觉得身边的人没有新鲜感,总想到城外去寻觅新鲜的猎物。 适当地给予自由,但不是放任,让他(她)没有里外之分,她(他)人之别,即便想“痒”也会自有分寸,放他百米之远,他有了心理平衡,必然会度量夫妻间做人的道德底线,放养的男人或者女人往往都有恋家的情结,掌控他(她)自然也就游刃有余。 另外就是婚姻中阴阳的平衡也是一个常态的平衡,常数的平衡。就是说自己的行为举止,生也好,制也罢,其作用的发挥都要有个度,有一定的范围,不要超过大多数家庭认可的范围。就是说对人对事,要有一颗平常的心,婚姻也一样,不要把它想象成“天堂”;也不能把它想象成“地狱”,他和万事万物一样,该生则生,该死则死。 还有就是婚姻中的阴阳平衡,也是一个功能态的平衡。系统中的平衡,不是按照体积大小,也不是按照投入产出比来决定的;而是相互之间功能的实现。夫妻之间,各自有自己的功用和职责,谁也离不开谁,所以只要你能正常发挥出自己的功能和作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这种常态的平衡就能维持。同时,男人有男人的功能,女人有女人的功能;各自的家庭有相互认可的分工,不要认定自己比对方强,或者对方一定比自己差,就去越俎代庖,这样婚姻哪有稳定的可能。 我相信,只要你能够遵循上述的阴阳平衡规律,你的婚姻,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即使出现婚姻危机,也会转危为安,化危为机。 下次访问,请在网上搜索生辰八字算命网,即可直达 (责任编辑:) |